位在洛杉磯市區、鄰近市政府與聯合車站的小東京 Little Tokyo, 又被稱為 Lil' Tokyo 或 J-Town, 曾是我購物、用餐的去處。
1995 年,它被列入美國國家史跡名錄,與舊金山、聖荷西的日本城,同為美國三大日本街區。
然而在一些商店換由韓裔或華裔老闆經營,加上遊民日增與治安惡化,我已 15 年沒踏足小東京了。
想品嘗日式美食或購物, 就前往 LA 其他兩處日裔商家聚集的區域,依然可以假裝身在日本。
在日本學校常見的二宮尊德的銅像,也出現在小東京的街頭。他 14歲時父親病故,承擔起幫母親維持家計和照顧幼弟的重擔,白天上山砍柴,晚上編織草鞋,以賣錢補貼家用。
右:小東京崗樓。 左上:小東京最早發展自此街道,這照片右側的 Far East Chop Suey 建築,是小東京的地標性建築之一 「遠東咖啡館 The Far East Café 」,建於 1896 年。近年政府以 380 萬美元的修復。我總懷疑:拆掉重建,需要 380 萬美元嗎? 左下:小東京村
上週六,跟友人到睽違已久的小東京,也巧遇 「二世週」的活動。歡迎您跟著我的鏡頭,讓愛瞎掰的我來介紹這裡。
先讓我們來認識這裡的歷史(註):
在 19 世紀末之前,這裡被稱為「小柏林」,因住著許多來自德國的移民。
1885 年 日本人漁民茂田浜之助,在此開設第一家日本餐廳 「カメ・レストラン」後,一些日本人也跟著搬來此處,並建立了一所兒童日語學校,小東京也因此慢慢誕生。
1905 年,「小東京」成人們對這裡的普遍稱呼。
當時的《洛杉磯時報》說: 「這裡住著 3500 名日本人,也是一萬多個生活在 LA 的日本人,聚會、餐飲、與購物之地。」
洛杉磯和台北市是姐妹市。上圖是 LA 所有的姊妹市,您可以找到台北市嗎?左側尖塔狀大樓,是洛杉磯市政府。
一家商店的外牆的圖畫(一部分),看到這些圖畫,您可猜到這是什麼商店嗎?
1941 年 8 月,在戰爭的陰霾下舉辦第八屆「二世週」。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美日爆發戰爭。
1942 年春天,在西本願寺旁聚集著提著行李箱的日裔與日本人,他們正被遣往集中營。
然而幾個月前,他們還在此地歡慶二世週。(二世週在 8 年後才再次在此舉行;而這座西本願寺,今日成一座介紹“日裔二世”的士兵,在二次大戰中犧牲奉獻的史蹟展覽館。)
當所有日裔或日本人被迫移居到集中營後,小東京沒有人的住宅與商業區,馬上被各地擁來的黑人占有,一些地方還變成了沒人的鬼城和貧民窟。
小東京的一條行人徒步街,以日裔太空人承次·鬼塚 Ellison Shoji Onizuka 命名為 “Astronaut Ellison S. Onizuka Street 太空人葉利森·S·鬼塚街” 。鬼塚是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的宇航員,在1986年的挑戰者號爆炸事件中殉職。後面塔狀大樓是 LA 市政府。
1943 年 6 月, LA 市中心爆發了 Zoot Suit 暴動,那是一場跨種族的士兵暴亂,也蔓延到附近的小東京。
10月,占有這裡的黑人將小東京改名為「Bronzeville 布朗茲村」,跟芝加哥南邊的黑人區同名。
1945年,當大戰的結束後,一些日本人從集中營返回小東京或其周邊地區。
隔年,在此的日裔居民將將黑人村「 Bronzeville」改回「小東京」。
「二世週 Nisei week」是一場 9 天的活動, 第一屆「二世週」於 1934 年的大蕭條時期,在 LA 的小東京舉辦。
「友誼結 Friendship knot 」 雕塑。後面塔狀大樓是 LA 市政府。
什麼是「二世」?
LA 的日裔稱第一代的日本移民為一世 (Issei /いっせい),他們在美國出生的第二代為二世(Nisei/ にせい)。
當時舉辦這活動的目的,是希望一世 (父母) 將自豪的日本優良傳統文化,藉著正確的方法傳承給他們的孩子(二世)。期望他們在異國他鄉出人頭地,也繼續保存、發揚祖國的傳統文化與生活方式,也對自己是日裔二世感到驕傲。
二世週曾因二戰及新冠疫情,暫停舉辦 9 次。今(2023)年舉辦的第 81 屆二世週,跟玫瑰花車遊行般,也是 LA 著名的傳統文化活動。
但今年最後一天的遊行與閉幕典禮,卻因罕見的熱帶風暴襲擊南加州而取消,讓人感到無限的遺憾。
刺し子 (刺子、 刺子繡Sashiko) 是日本傳統縫製法,源於日本農業時代,結合了鄉村風格與繁複的設計,以運針、淡雅的染布、及細棉線構成樸實無華的縫製風格。
今年「二世週祭」的官網上,寫著「第 81 回二世週日本祭に皆様を歓迎いたします」。
他們希望藉這活動「發揚日本和日裔美國人的遺產和傳統,同時通過藝術和文化教育,將南加州的多元化社區聚集在一起。」
連續九天的二世週安排許多活動項目,日美文化社區中心 JACCC 是主要的活動地點,大樓內展覽著由學員或老師提供的盆栽、書法、日本玩偶、和刺し子 (刺子繡) 的作品。
左上:等候購買拉麵漢堡的排隊人潮。 左下:製作拉麵漢堡,左邊煎拉麵,右邊烤牛肉片
除了上述的靜態展覽外,在文化中心前的廣場上,設有表演 ondo 舞蹈、太鼓、與歌唱等活動的舞台,以及許多遊戲攤位、飲食攤、及販售商品的攤位。
其中一個攤位排著超長的隊伍,原來顧客們正耐心等待著「拉麵漢堡」。那是用煎得香酥的拉麵取代麵包,再夾著烤過的絞牛肉餅做成「拉麵漢堡」。(上圖中的左二圖)
主辦單位也將一些活動安排在附近的日美博物館、Go For Broke 教育中心、與小東京村。除了分散人潮外,還能讓遊人更認識小東京。
看到這「龍飛鳳舞」,讓我想到台南學甲慈濟宮牆上,那看不懂的「龍飛鳳舞」
左上:邀請大家拿毛筆、寫書法。這不是我們應該教給下一代的嗎?
二世週最主要的目的,是傳承日本文化。
因此,他們除了在展覽廳展示作品外,也藉著這些活動招募新學員。
對日式玩偶深深著迷我,若非考慮到小東京的交通與治安等問題,差點就報名製作玩偶的課程了!
此次再到小東京,對這裡的商家並沒有「久別重逢」的喜悅。
因 1990 年代中,日本泡沫經濟破滅也影響到這裡的經濟。
少了來自日本的遊客,甚至日本企業也縮小或關閉在 LA 分公司的營運,導致來自日本的大公司,如横浜岡田屋、松坂屋,結束在 LA 的業務,更不與說其他小商家所面對的經營困境。
刺し子 (刺子、 刺子繡Sashiko) - 日本傳統縫製法當小東京的日裔商家離去後,許多說韓文和中文的新店主,就搬入空置的店面賣“日貨”、開“日式”餐飲店。
新店主給黯淡的街區帶來生機,這裡依然是觀光客的打卡消費景點,但他們不知道小東京已逐漸失去原來以「質」著稱的商譽。
例如,我常去購物與餐飲的八百半 (ヤオハン/ Yaohan)百貨商場,因日本母公司破產,而轉售給另一家日本企業三和 Mitsuwa 後,2008/5 變成韓國 Zion 超市與商店街,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讓我從此不再踏足小東京。(這家韓式超市、商場,後來也從小東京鎩羽而歸,回到韓國城。)
當阿里郎和武大郎逐漸取代桃太郎後,小東京的日裔少年郎只好嘆息低聲說:「リトルトーキョーは終わった / 小東京結束了」。 (註)
上週末再到 LA 的小東京,雖然沒有在商家消費,但參加充滿知識性的二世週,讓我看到日裔為傳承文化的努力。
也讓我有了下次再到小東京的理由:不是當瞎拚吃喝的觀光客,而是為彌補這次沒看到遊行的遺憾。
註:資料來源 -〈アメリカ大自然〉ロサンゼルス日系人の歴史 Little Tokyo Los Angeles https://americadaishizen.com/lasvegas/losangeles/リトル東京-ロサンジェルス/)
延伸閱讀:回到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