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道 101 號公路/ US 101 沿著加州太平洋海岸北上,抵達奧勒岡州前的這段路,沿途可見壯麗的礁石海景、長著世界最高的紅木森林、及一些因砍伐紅木而繁榮的小鎮。
尤利卡 Eureka 及新月城 Crescent City 是其中兩個美麗的小城,只是知道這裡曾發生的故事後,常會讓遊人的心情,變得像天空般的陰沉沉。
尤利卡是洪堡縣 Humboldt County 的縣治,也是因砍伐紅木的工人,聚居而成的小鎮。
19 世紀末,這裡曾發生嚴重的排華事件。即使是事件發生 130 多年後的今日,此地居民只有 4% 是亞裔,華裔則更少。
讓我們重回 1885 年 2 月:
市議員 David Kendall 在晚餐後,走在濃霧的街道中,不巧地碰上華人幫派份子的槍戰。
他們擊出 12 發子彈,一顆打中一個 12 歲的男孩,另一顆子彈就當場擊斃了市議員。
這下子代誌大條了!
原本華工的低薪,就讓當地失業的白人心生不滿;此次的華人槍戰,有了他們驅逐華人的理由。
當晚 600 個居民集會,強迫住在尤利卡全部的 320 位華人(絕大部分是砍伐紅木的工人),在 24小時之內搭乘 Humboldt 號、與 Chester 號這兩艘蒸汽船離開,否則將處以吊刑。
並且規定:
1. 所有中國人 Chinaman 永遠不許再進入尤利卡;
2. 禁止入城取回財物;
3. 禁止當地人與華人有任何租賃行為(以免華人將房子出租給當地人)
52 位被趕出尤利卡的華人,在舊金山法院提出訴訟,但法庭判決這充滿歧視的規定有效。
因為法官認為華人不可擁有土地,既然沒有土地所有權,何來損失?而沒帶走的財物,都是些一毛不值的東西!
研究那段歷史的 Humboldt 州大教授 Jean Pfaelzer 說,當時這種判決常出現在美國南方,只不過敗訴者都是黑人。
從此,華人就從當地的街道上消失。
下次尤利卡再出現華人居民,是 1959 年廢除排華法案後,一位吃了熊心豹子膽的華人,到此開了一家中餐館 Chin's Café.
60 年後的今日,這家餐廳它依然在營業。
當時不只尤利卡排華,美國多處也籠罩在排華的氣氛下。
同年 9 月,懷俄明州石泉市 Rock Springs 中國城暴動,28名華人被殺,16 個暴徒全因「罪證不足」釋放。後來的西雅圖反華暴亂、及奧勒岡 Hells Canyon 34名華工屠殺事件等找不到罪犯的暴動,就更讓在美的華人,提心吊膽的過活。
那麼在昏庸、無知、專政的慈禧太后統治下的清帝國,是如何看待這些蠻夷的排華事件?她有沒有叫華工或罹難者的家屬,「去跟你的老闆說」?
在清政府抗議下,美國政府就石泉市的大屠殺,賠償清廷 14.9 萬美元,作為後來留美學生的獎學金。
光緒 17 年 (1891年),美國總統任命參議員亨利·布萊爾 Henry W. Blair, 為美國特命全權公使 envoy.
因他曾發表辱華言論,在紫禁城的老佛爺就拒絕他出使北京城。
光緒 30 年 (1904年),美國國會通過無限期延長所有排華法案,憤慨的清帝國人們群起抵制美貨。美國最終放寬華人入境限制,但並未廢除該法案。
今日的尤利卡已無昔日的排華傷痕,不過該城的地標- 建於1884-85年的卡森莊園 Carson Mansion, 建築時剛好見證這段黑暗歷史。
卡森莊園是一大型維多利亞風格建築,由威廉卡森 William Carson 建造。
卡森到北加州原是想挖黃金,不過他卻因砍伐紅木而致富。
卡森莊園
卡森莊園
他怕員工在淡季沒事做而離職,就用庫存的紅木蓋棟建築,讓他們隨時都能忙個不停。
卡森說: “如果隨便蓋棟房子,人們會說我是個守財奴。如果我花費巨資,人們會說我在炫富。所以我就蓋一棟適合我身分的房子。”
從此,這棟代表他身分的豪宅,就成尤利卡的地標建築。
現在的卡森莊園,是一私人俱樂部,並未對外開放,大家只能在外部“憑弔”。
卡森莊園 Carson Mansion
卡森莊園 Carson Mansion
今日的尤利卡,16% 的建築被列為古績,保留了 1500 棟 19 世紀末的建築。因此走在尤利卡街頭,隨處可見老建築。
上圖這棟較年輕的建築也有 97 歲了,那是 1922 年舊金山到尤利卡的公路開通後,所興建的旅館 Eureka Inn.
下圖這棟粉紅女士 Pink Lady 這棟安妮皇后式之維多利亞建築,是卡森送給他長子的結婚禮物。
表演藝術中心
仔細看,這廢棄餐廳外牆的畫,挺美的。
除了老房子外,這裡隨處可見壁畫,為老城添上色彩外,也不會令人感覺突兀。
4 層高的壁畫,畫在 Arkley 表演藝術中心的外牆;空地旁的飛機場壁畫,讓荒草有了生命;即使是棄屋,也有美麗的圖案。
空地旁的壁畫
這是棟民宿
離開尤利卡沿著太平洋海岸北行,沿路常可看到“海嘯逃難方向”的警告牌。
這是在美國本土,因海嘯造成財物損失、人員傷亡最嚴重的地區。
1964 年,數千里外的阿拉斯加地震,引發時速 500 英哩,高達 7.2 公尺的 5 個海嘯,嚴重損毀新月城 Crescent City 的數十街區。
2006 年 11 月的另一場小海嘯,也損毀港口設施及船隻。
遠眺炮臺岬燈塔
建於 1855 年的炮臺岬 Battery Point 燈塔,是新月城的地標。
很久以前,居民從戰艦的殘骸中,打撈出三門大炮,將它們安裝在附近的海岬上。
每當 7 月 4 日美國獨立日時,他們發射大砲慶祝國慶,因此這裡被稱為 "炮臺岬"。
只是昔日的大炮,早已不見蹤影。
炮臺岬燈塔
這段加州最北的海岸,經年陰涼多雲雨,夏季均溫才 11-17˚C, 而冬季是 5-12˚C, 涼爽的天氣,適合加州海岸紅木的生長。
到紅木國家公園,是我此行的目的地;至於讓我的心裡感到陰沉沉的排華、及海嘯的故事,就將它們塵封在歷史中吧。
後記:
1. 充滿歧視的排華法案,直到 1959 年才廢除。
2. 還記得我曾介紹過的日本人集中營嗎 ? ( 延伸閱讀 回到 1942) 1988年雷根總統為此作正式道歉,賠償每人$20,000.
在排華事件發生一百多年後, 2009/7, 加州州議會及當時的州長 - 阿諾•史瓦辛格,才對這不平等的排華法案,作出官方書面的抱歉。至於賠償...因人事已非,賠償金額 $0.
炮臺岬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