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在加州聖荷西東南方, 約 130 公里的尖峰國家公園 Pinnacles National Park, 在 1908 年時, 老羅斯福總統將她設定為國家紀念地 national monument. 2013年, 歐巴馬將她升格為國家公園。
從山岩的顏色可看出, 它以前是火山
這年青的國家公園的面積小, 而且公園被山岩分成東西兩部分, 除了以步道相連外, 沒有公路可貫通。
它的名氣比不上著名的優勝美地 Yosemite、巨杉 Sequoia 等國家公園, 所以從成立為國家紀念地至今的一百多年來, 這公園靜默地躲在加州中央谷區中, 甚至很多加州居民, 都不曉得她的存在。
公園中常見巨大的圓石
公園都是奇岩怪石
這公園最令人感到興趣的, 是地質上的故事。
在太平洋和北美洲這兩大板塊之交界處, 為聖安德魯斯斷層, 東為北美洲板塊, 西為太平洋板塊。2300萬年前, 在今日的洛杉磯縣藍卡斯特 Lancaster 附近(每年帶柴油去看野花的地方), 斷層下的火山爆發, 形成了高達八千呎的 Neenach 火山。
看到紅圈中的攀岩人嗎?
隨後的千百萬年間, 太平洋板塊年復一年地向西北方的移動, 這座長在斷層上的休火山, 硬生生的被拆成兩部分: 斷層東邊的 1/3 火山, 留在北美洲板塊上的原地, 但隨著歲月的風化、雨水、地震等自然因素, 今日只留下少數的痕跡。
上圖的攀岩耆
而斷層西面的 2/3 火山, 就隨著太平洋板塊, 向西北方移動。雖然每年只移動 1-4 公分, 在 2300 萬年後的今日, 被斷層拆開的西半部火山, 已距原始之地 195 英哩 (314公里)遠了。在今日公園東邊 6公里處, 就是拆開火山的聖安德魯斯斷層。
今日的聖安德魯斯斷層 San Andreas Fault, 長達 1050公里, 跨越美國加州西部和南部, 到墨西哥的下加利福尼亞的北部和東部。斷層東西側的兩大板塊, 至今仍然在移動中, 造成斷層帶附近常發生地震,1906 年及1989 年的舊金山及鄰近的大地震, 就是因此斷層而發生。
由於太平洋板塊, 每年向西北方移動 3-6公分, 所以地質學家預估, 在千萬年後, 這公園就會被推到今日的金門大橋附近。那麼舊金山會被推到那裡?
我們將從岩石下方, 走入天然的山洞
此行和慈濟三合一的師兄姊們, 從國家公園的西側入園。由於天氣炎熱, 又停留時間有限, 所以我們選擇一條登山道走到平臺山洞 Balconies Cave.
師兄幫我拍的照片
走入洞穴中
平臺是公園的一座山的名字, 我不曉得為何取這個名字, 可能是這石頭山像個突出的陽台, 或是山下那塊平坦的地, 所以才將這山取這名字。
越往下走...
在2300 萬年來, 因地層不斷的移動, 又因地震、風及水的傾蝕, 原來甚高的火山, 今日只剩 3300 呎高的橘紅色石頭山。南北兩側的山邊, 由崩落的岩石, 堆疊形成了兩個洞穴。 我們要去的平臺山洞, 是其中的一個碎石洞穴 talus cave.
一顆顆的巨大圓石, 頂在洞穴上面
另一個山洞 Bear Gulch Cave, 位在尖峰國家公園東側入口, 因蝙蝠總在那洞中生育小蝙蝠, 所以每年開放期間有限。
這國家公園除了特殊的地質外, 園中住著 33隻加州禿鷲 California Condor, 常會讓遊客抬頭尋找它們的蹤跡。
加州禿鷲為北美洲大陸最大的鳥類, 又常被稱為加州禿鷹。 雖然它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之一,其壽命可達 50 年, 但由於非法狩獵、DDT 與鉛中毒(動物及魚類中的 DDT 及鉛殘留)、及棲息地被破壞等因素,加州禿鷲的數量到 1987 年底, 只剩 22 隻存活。為免它從地表上消失, 美國政府把牠們全抓起來, 關在動物園中復育。
上右圖: 這張照片, 看起來人很難從岩縫中走過, 其實那岩石有2-3個人的高度, 可容易的從中走過。
從洞中的 "窗口" 外望
加州禿鷲是美國最貴的物種復育計畫,耗資超過 3500萬美元。在 2008年底,加州禿鷲增至 327隻,其中一半野放到國家公園或森林, 另一半仍是被關在動物園中。而我們在公園之際, 只見烏鴉卻不見禿鷹。
一塊又一塊的巨石, 所形成的洞穴
這裡以前曾住著Ohlone 印第安人 Chalon 及 Mutsun 兩個族群部落。如其他族的印第安人一樣, 他們也在岩壁上留下不少畫作; 最於的命運, 也是逃不過歐洲人帶來的疾病, 在最後一個原住民於 1810年消失後, 這裡成為沒有人的荒煙蔓草地, 直到 1865年才再為人所知。
上左圖: 火山岩形成的橘紅色山岩, 若變成黑白, 感覺如何? 上右圖: 岩洞外望的平台Balconies 山
山洞中, 有時可見光束, 而羚羊谷的印第安人教我的偷吃步, 用在此處, 結果光束就更明顯
另一道光束
兩位遊客正走下這深又黑的地洞, 此刻, 我們用手電筒打亮..
山洞的東邊, 是約100公尺長暗無天日、伸手不見五指的地洞,。雖然我們準備著手電筒, 但其他遊客建議我們, 戴上礦工頭盔式的探照燈, 才方便在地底下摸黑行走。
若以頭上的燈探路時, 可藉雙手摸著兩旁的岩壁一步步前進。 而我們需一手拿著手電筒, 所以 Balconies Cave 這山洞之行, 就至此折返。
從這裡用雙手摸著下地洞...
回到LA 後, 詢問同行的師姊們, 是否在裝備齊全後, 大家再到尖峰國家公園, 走完這條未竟全程的洞穴及另一有蝙蝠窩的山洞? 想不到她們都搖頭。
此時, 我想起在離開山洞返停車場之途中, 遇到三位穿著時髦、腳踩高跟鞋、拿著手提包像要去逛街的中國小姐。不曉得有沒護花使者, 陪她們走過這段行程?
喝杯水, 留個影, 到此一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