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新墨西哥州的卡爾斯巴德洞窟國家公園 Carlsbad Caverns National Park ,因其特殊的景緻, 深印在我腦海中。到尖峰國家公園的洞穴中時, 我又多次想起這奇妙的鐘乳石地洞。
難以想像, 在這地底下, 竟然有著壯麗的鐘乳石洞穴
天然的洞穴入口
這國家公園至今已發現 119 個洞穴,但開放的洞穴不多, 而且除了卡爾斯巴德洞窟外, 其他洞穴需與公園帶領的團隊同行, 方能進入。方便進出的卡爾斯巴德洞窟, 就成遊人到此國家公園的首選, 國家公園也以此洞窟命名。
走下洞口後, 可見其他遊客正沿著坡道往下走
繼續往洞內走...
在卡爾斯巴德洞窟的天然入口處內, 居住著超過79萬隻墨西哥無尾蝙蝠。
除了蝙蝠在晨昏飛出洞穴時外, 遊客可從天然的洞穴入口徒步入內, 體驗一下大自然之奇特; 也可以搭乘電梯, 直接到達230公尺的洞穴深處, 直接到 “大房間 Big Room” 漫遊。大部份的遊客, 都是走下洞穴, 再乘電梯重回地面。
國王的宮殿 King's Palace: 由國家公園的 ranger 帶隊前去, 這區走道上沒有欄杆
在天然洞口外的觀賞臺, 是遊客觀賞蝙蝠群, 從天然洞口飛出時的最佳地點。
由於洞窟深又曲折, 雖然遊客無法走到蝙蝠白天的住處, 但為了保護這群「原住民」, 國家公園禁止在有蝙蝠出入的晨昏時, 使用此天然出入口。
洞頂鐘乳石, 像枝形大吊燈, 所以名為 The Chandelier 大吊燈. 這裡有個小水池, 倒映著大吊燈
在The Chandelier 大吊燈旁的休息區, 可讓遊客靜坐一旁
The Chandelier 大吊燈
每年的4月到10月, 遊客們可在觀賞臺, 觀看超過70萬隻蝙蝠飛出洞穴的奇景。由於它們有靈敏的聽覺, 任何攝錄器材, 都禁止使用, 以保護它們。
箭頭前是一些遊客, 顯示出 "大房間 Big Room" 的大
箭頭遊客的遊客, 顯示出 "大房間 Big Room" 的大
國王的宮殿 King's Palace
卡爾斯巴德洞窟內的有個巨大的洞室,名叫大房間 Big Room. 這石灰岩洞的長度約 4000 英尺 (1200 公尺),最寬達625 英尺 (191 公尺),最高點有255 英尺 (78 公尺) 高。雖然這洞是如此巨大, 它在北美洲才排在第5名, 世界排名更落在第28名 !
礦物質等因素, 增加了鐘乳石及石柱的顏色, 非因燈光改變顏色
國家公園已發現的119個洞穴中, 有個在 1986年才發現的龍舌蘭洞 Lechuguilla Cave, 全長達136 英里(219公里),深達 1600呎(487公尺)。雖然長度差不多從台北到斗南, 但它只是世界排名第五(美國第三) 長的洞穴。這龍舌蘭洞只限科學研究等用途, 不開放觀光。
右邊的遊客正用閃光燈拍照, 不曉得以閃光燈拍出的效果如何?
卡爾斯巴德洞裡氣候涼爽, 全年平均氣溫約 56 ° F (13 ° C)。即使是使用輪椅的遊客, 搭乘電梯到洞底, 也能很方便參觀 “大房間” 等鐘乳石奇景。
國家公園詳細解釋此地的洞穴形成原因, 不同於其他因地下水流而形成洞穴。
簡單的說, 在4-6百萬年前, 含硫化氫H2S的水流穿這裡的地層; 再加上雨水及氧, 變成了硫酸 H2SO4. 溶解了石灰石, 形成了洞穴。隨著歲月增長, 洞就像樹根一樣越來越深。
在400萬年前, 洞穴就不再往下發展, 成為我們今日所見到的樣子。
Big Room: 大房間中, 人特別的小
40多萬年前, 外部溫暖潮溼的氣候, 豐沛的水源, 一滴滴滲入洞中的水滴, 逐漸在洞頂及洞底, 產生鐘乳石、石筍、石柱等。
10萬年前, 當冰河期結束時, 地表原本是松樹森林, 但因氣候變遷, 變成一片乾燥的沙漠。沒有雨水的滲入地下, 洞中的鐘乳石、石筍、石柱就從此停止生長, 10萬年來一直保持著相同的形狀。
國家公園說它們只是停止生長, 而不是死掉了。當那天新墨西哥州的沙漠, 又成綠意盎然的森林時, 雨水、河水又會再滲入洞中, 屆時鐘乳石、石筍又將能 “一眠大一寸” 了。
在國王的宮殿時, 大家坐著聽國家公園 ranger 的解釋
國王的宮殿中, 一小段流水
曾經到過其他鐘乳石洞參觀過的遊人, 見到卡爾斯巴德洞窟的鐘乳石, 第一個反應常是: 為何沒有打上五彩的燈光?
在國家公園的保護下, 在美國國家公園的鐘乳石洞中, 如巨杉 Sequoia、國王谷 Kings Canyon、或巨洞 Mammoth Cave 等國家公園的地洞中, 是看不到五顏六色之燦爛燈光。
國王的宮殿: 綠湖 Green Lake
曝光過度的 The Chandelier 大吊燈, 成一片白, 哎, 技術有改進的空間
曝光過度的 The Chandelier 大吊燈
雖然這鐘乳石洞中沒有燈光秀, 但這裡部份的岩壁、鐘乳石、石筍等, 卻有多種顏色。那是因礦物質, 產生的顏色。
科學家認為,洞穴的顏色因礦物質含量而改變。
例如, 鐵和其他的礦物質,以及從地表植被,結合方解石晶體, 添加到洞穴的顏色成紅色、橙色、黑色…。此外, 在過去幾百萬年中,地下洞穴崩潰和表土侵蝕, 在洞窟頂部產生許多大小不一的洞穴口。外在空氣流入封閉的地洞中, 這也讓洞穴增加顏色的變化。
上月和慈濟師兄姊們, 到尖峰國家公園的山洞時, 聊起這令我難忘的卡爾斯巴德洞窟。近日將前些年所作的 PowerPoint 找出來, 將它放在此部落挌上, 以利隨時再次從相片中神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