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曾屬於墨西哥領土,而且有許多西語裔居住的加州,到處可見墨式餐廳。
在台灣比較少機會品嘗墨西哥菜,而上一篇〈在箭頭湖的午餐〉提及和老師同學一同享用自助式的墨式菜餚,因此這篇以 LA 一家墨菜餐廳的早午餐,和大家聊聊在 2010 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墨西哥菜。
簡單的說,墨西哥菜傳承馬雅文明和阿茲特克人的傳統食物,加入西班牙的飲食特色及近代地球村的影響,成多樣化、引人喜好的菜餚。
墨式早午餐少不了在美國受歡迎的“早餐捲餅 breakfast burrito”。
它是以墨西哥捲餅皮,包著早餐食品組成,如炒蛋 、馬鈴薯、起司、洋蔥、香腸、蔬菜…,再配上莎莎醬。因此,這早餐捲餅有台灣潤餅(春捲)的感覺。
餐廳廚師以麵粉和成麵團,擀平後再放在鐵板或平底鍋上烙制成餅皮 tortilla, 再依客人的口味喜好製作早餐捲餅。(上下圖)
服務員正在依客人要求,製作 4 種塔可餅。共有 5 種內餡選擇。大部分客人都會一次要牛、雞、al pastor 及炸豬肉 carnitas, 一次享受 4 種不同口味。
到此吃早午餐的客人,應會享用這裡招牌的塔可餅 Taco, 因除了有現做的餅皮外,餡料有多樣的選擇。
塔可 Taco 又稱墨西哥玉米餅、墨西哥夾餅,是墨西哥的一項傳統食物。用麵粉或玉米粉做成小薄餅,將肉餡、蔬菜等配料放置其中捲起,即可徒手食用。
這餐廳提供的塔可配料有:牛肉、雞肉、豆子、Al pastor (豬肉) 及 Carnitas (豬肉) 5 種選擇。(上圖)
下圖的 Al pastor 是烤豬肉,在墨西哥中部及墨西哥城很受歡迎。它與黎巴嫩的烤沙威瑪有些差異,因墨式烤豬肉是以豬肉加上乾辣椒、香料和鳳梨等,混合醃製後再去烤。
西語“Al pastor”的意思為是 "牧人風格 herdsman style",餐廳菜單上的 tacos al pastor 或 tacos de trompo 就是烤豬肉塔可。
一種名為 Carnitas 的塔可肉餡,它的字面意思為 “小碎肉 little meats”, 那是將豬肉放入油中和洋蔥、紅椒、番茄、辣椒燉煮後,再切成小塊的肉餡。
看起來好像脂肪過高,但這道豬肉的製作方法,是源自法國西部 “ Rillons de Tours” 這道菜。
它先被傳到西班牙後,再被傳到中南美洲。這油滋滋的豬肉變成塔可中的肉餡,不再像法國菜那麼的高貴了。
餐廳也為素食者準備了斑豆(pinto bean 菜豆的一種),作為塔可的內餡。 這斑豆稱為 Frijoles de la olla, 墨西哥菜或快餐中,經常可以看到這經典的墨西哥斑豆。
但貧道來此不是吃素修行,因此我對斑豆是視若無睹。
享用塔可餅,絕不可少了配料,因它們是墨西哥菜的靈魂,沒有醬汁的墨西哥菜是不完整的!
以辣椒、蕃茄為主,所作成的各式醬料,西語稱為 Salsa, 中文通稱莎莎醬。
玉米餅捲中只是稀鬆平常的肉餡或生菜,但淋上不同的醬料後,增添食物的美味。
用碎蕃茄製成莎莎醬,是源自中美洲的原住民。例如,今日餐桌上的配料 ”Salsa Verde”, 泛指綠色醬汁,使用蕃茄的遠親 - 原產於中美洲綠色的黏果酸漿 tomatillo, 那也是馬雅人與阿茲特克人主食的配料。
後來因西、葡殖民者帶來的多元食材,莎莎醬料也加入洋蔥、香菜、萊姆(青檸檬)汁與各式香料,成為玉米餅、烤肉和其它拉丁風味美食的絕佳配料。
左邊是墨西哥菜少不了的豆子,中間橘黃色的是我喜歡的墨式米飯,也讓我維持「飯桶」的頭銜。
餐廳的午餐部門,有很多墨式的特色食物。雖然菜名是陌生的西班牙語,但不管中文西語,可口美味就是好菜。夾上少許菜餚上餐盤,先吃了再說。
吃自助餐就希望撈本,但看到香鬆可口的墨西哥米飯,總讓我這個飯桶無法停止多吃幾口。前一文曾介紹過它,這裡就不再重覆。
因餐廳的菜色不少,我在此用下面拍攝自餐台上三道菜的照片,從左到右,跟大家介紹這些墨西哥菜:最左邊的那道牛肉,名稱為 ”birria beef 比利亞牛肉”,是一種來自墨西哥中部 Jalisco 哈利斯科州的傳統墨西哥美食。
用牛肉與墨西哥乾辣椒與多種香草 herbs,經 3 – 4 小時慢燉後,牛肉軟嫩又入味,入口後有打通任督二脈、真氣流轉的飄然感。據說牛肉有培元補腎、固精壯陽之效,吃完又趕緊起身再拿一次,以抓住青春的尾巴。
左,Birria Beef 比利亞牛肉。中:Chile Verde 綠辣椒。右:Chile Colorado 紅辣椒
墨西哥式孜然米飯跟紅辣椒牛肉,不要被紅辣椒騙到,因為不辣,還有辣椒的甜味。
“Chile Verde” 是一道墨菜餐廳必有的一道傳統菜餚,西語字義的意思為「綠辣椒」。這是以豬肩肉在綠色的黏果酸漿 tomatillos 、大蒜和墨西哥 poblanos 及 jalapeno 青辣椒醬中慢煮而成。由於我吃到撐腸拄腹,因此我沒取用這道菜。
最右邊的一道菜 “Chile Colorado”, 若以英文直接翻譯成 「智利•科羅拉多」,會讓人百思莫解。它西語的意思是「紅辣椒」,是一道很傳統的墨西哥菜 - 紅辣椒醬慢燉牛肉。
這道菜來自墨西哥的奇瓦瓦 Chihuahua 州, Colorado 並不是科羅拉多州,而是西語中紅色的意思。由於這道菜是慢燉,可想像牛肉燉的熟透入味;不要被「紅辣椒」給騙了,因為只有甜味沒有辣味!
這道牛肉我共拿了兩次。第一次,它讓我感覺美味補丹田、頓時經絡氣血通。第二次大口下肚後,感受五臟六腑自自冉冉,彷彿增加一甲子的功力!
紅、白、綠三色莎莎醬做成的海鮮沙拉。果我被墨西哥辣椒給辣到,灌了一杯 horchata 止辣。
墨西哥菜中的 Tamale 塔馬利,有很有趣的別名:玉米粽、墨西哥粽。
它將肉、起司或蔬果填入玉米粉中,再包裹在玉米葉或香蕉葉中蒸熟。因塔馬利的口感類似於中國飲食中的粉蒸肉,其在華語地區中也稱做玉米粉蒸肉。
塔馬利與粽子作法有些類似,所以在華人圈有時會將它稱作玉米「粽」。相反的,老外把粽子翻譯成 Chinese tamale 或 Tamales chinos, 即中式的塔馬利。像是兩千年前的楚國人仿阿茲特克人的塔馬利,做成粽子餵汨羅江的魚。
難怪在谷歌大神上搜尋 Chinese tamale 或 Tamales chinos 的圖片時,會出現粽子的圖案。
據說,塔馬利起源於 7000 年前的中美洲,是原住民的傳統食品。外表看似粗糙其貌不揚,蒸過的玉米粉也沒有糯米的好吃,但這平民小吃在中美洲隨處可買到。因此有人說,沒吃過它,就不算嚐過墨西哥菜。
安吉拉捲 Enchilada 是以墨西哥玉米餅皮 corn tortilla 捲上內餡的捲餅。 其內餡主要是肉類、起司、豆、馬鈴薯及蔬菜的組合。上圖是包著起司的安吉拉捲。
餐廳也提供墨西哥的特色飲料:horchata、Agua Fresca 及 Agua de JamaicaHorchata 歐洽塔是我最愛的飲料之一,雖是源自西班牙 Valencia 瓦倫西亞的古老飲品,但跟「原味」已經略有差異。
簡單的說,歐洽塔就是白米加上肉桂、香草和牛奶,作成白色濃稠、味道溫和、微甜又有些香料(如肉桂)的冷飲。
墨式食物配著一杯冰涼的歐洽塔,讓我感受六脈調和、散熱除濕,差點在餐廳使出石破天驚的一陽指,向廚師豎起大拇指說聲「delicioso (好食)」。
具有墨西哥特色的飲料:左 Horchata ,中 Agua Fresca, 右 Agua de Jamiaca. 我最喜歡 Horchata
右下方的 churro, 西班牙油條。左上:吸引不了我的甜點。左下:餐台上的墨式菜餚
Agua fresca 西班牙語意思是“淡水”,因此這飲料就是飲用水加入果汁,產生一種清爽的飲料。忠實於 horchata 的我,當然不會打它的主意!
另一種淡紅色的 Agua de Jamaica , 以中文直譯就是「牙買加水」。雖是墨西哥的飲料,但我相信您也喝過它。
這是在墨西哥一種常見的飲料,消暑又解渴。就是台灣的洛神花茶。
喜歡吃甜點的我,到墨式餐廳當然選擇他們的特色點心。我只選擇 2 種:churro 及 flan.
Churro 是上一篇介紹過的吉拿棒 (西班牙油條) ,由於是拉丁裔的傳統甜點,當然也出現在此。
這是什麼?這是美國人吃的米布丁 rice pudding(西語 Arroz con Leche),不要被 “pudding 布丁” 騙去,跟我們的布丁完全不同。
Flan 就是我們台灣常吃的焦糖布丁,這也是西班牙的傳統甜點。
美國的布丁 pudding 種類很多,要是在自助餐廳看到 pudding (布丁) ,吃到熟悉的焦糖布丁不大,反而有很大的機會吃到米布丁。
因此,每到此吃墨西哥菜,我總會留下塞進焦糖布丁的空間,也為這餐畫上圓滿的句號。
以上是不懂裝懂的我,對墨西哥菜的認識。
將來若是您有機會享用墨式菜餚,類似台灣的潤餅(春捲)、米飯、燉牛肉、墨西哥粽、西班牙油條、洛神花茶及布丁,這些熟悉的滋味或有趣的名稱,或許會讓您有「天涯若比鄰」的感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