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參觀位在台南「邊疆」將軍區的方圓美術館後,我用力為它鼓掌。因它是座具建築、人文、藝品及故事的博物館。
民國 33(1944)年,黃清舞醫師(1905 -1994)在漚汪西華村興建一處結合醫院、居家及庭園,面積廣達 6000 多坪(2公頃多)的「遂園」。
到民國 96(2007)年,只剩留著破舊的建築物在 500 多坪荒蕪的土地上。幸經地方耆老的搶救,重修荒廢的建築與庭院,以「方圓美術館」耀眼地呈現在世人面前。
歡迎大家跟著我的圖文,走進這片浴火重生的老房子。
黃清舞醫師原名黃清舜,因戶政機關登記錯誤,就將錯就錯以「清舞」為名,但鄉親們都還是稱他為「清舜」。
世居台南沿海將軍鄉、務農的父親往生後,遺產被同父異母的大哥花完。大正 10 年,16 歲的他雖然喜歡音樂、文學、史地,但認為當醫生是賺錢的最快方法,因此北上到台灣總督府醫學專校(今台大醫學院)念醫學。
從小聰穎的他是鄉里之光,鄉親們也樂意資助他學費。為此,他許願在成為醫生時,即將返鄉懸壺濟世,而且承諾持續 10 年給曾幫助他的親友們,在需要醫療服務時給予優惠。
黃醫師如願的一畢業就回到將軍鄉行醫,成為漚汪地區第一位西醫師,喜好文學的他為診所取名為「遂生診所」。
「遂生」意為養生,出自《黃庭外景經·下部經》:「恬淡無欲養華莖,服食玄氣可遂生。」
行醫初期,當他需要外出探視病人時,他藉著騎腳踏車或騎馬去病患家。在二戰時期,馬匹被日軍徵用,只換來一張褒獎令。
黃醫師陸續在診所對面購地 6000 餘坪,因他一直想蓋一棟風格獨一無二的房子。
遂園的興建是先種樹再蓋房舍,因為他認為該就樹型與高度,設計建築物的外型。他從書籍中參考了許多中西建築風格,花 2 年的時間巧思妙意,自己設計出遂園的建築物。
當庭園的初期工程完工後,他聘用當地的「大木、土水師」,一同就他所設計圖稿施工。
經數年的修建,建築物在 1944 年落成;庭園則前後花了近 20 年,才全部完成。
黃醫師自己設計的建築,是座結合西式洋樓與傳統三合院的中西合璧設計,再以現代的水泥、紅磚及傳統台灣竹編土牆作建材,牆面、地板、階梯則以各種不同大小的石材,搭配洗石或磨石的工藝呈現。建成高雅的洋樓(醫院)及三合院紅瓦屋(住家)。
作為「遂生醫院」的西式洋樓,包含診所、手術室、領藥處…。可惜醫院的部分建築,早已消失在建商的怪手下。
與洋樓連結的住家,是座以傳統台式工藝建成的紅瓦屋。以紅磚與竹編土牆蓋成牆壁,再塗上白灰與紅朱漆等顏色加以裝飾。今日走在維修後的住家中,還可見到剝落的泥土牆,露出其中的竹編。(下圖)
仿地中海式圓拱迴廊走動,三合院中庭環繞成正方形的「口」字,是這建築的特色之一。建物的樑柱、門窗,都以臺灣紅檜為材。庭園的水池「靜於歸元,思而後動,動後沈潛,濳於靜中」。這悠美的庭園與高雅的建築,被視為台南北門地區最漂亮的莊園。
右:黃醫師的咾咕石創作。左上:兒時的記憶,馬椅。左下:黃醫師住家牆壁,是採用屏仔壁。
走在花木扶疏的庭園步道時,數十件以硓咕石創作的盆景映入眼簾,那都是黃醫師在 70 歲以後的創作。他以歷史故事為題材創作石景,流露他濃厚的文人味道;而具山水畫的石景與植栽,令我體會他對藝術與園藝的喜好。
民國六十年代(1970s) 期間,6000 多坪的遂園因城鄉發展,被道路切割成數塊區域。以 20 年心血蓋成的庭園,化成人造灰色水泥叢林,環繞著僅存的五百多坪土地上。
隨著黃醫師的過世,住在北部和加拿大的兒孫們無暇照顧這偏鄉的豪宅,高雅的宅第與洋樓逐漸荒蕪,樑柱門窗也受白蟻蛀蝕。
民國 96 年,方圓文化藝術基金會入主荒廢多年的遂園。他們努力重修,將遂園主體建築重現昔日風采。再整理庭園花木、修築紅磚圍牆、加建三合院中庭的遮陽屋頂,讓遂園煥然一新,也保留原味與風采。
重生後的遂園取名為「方圓美術館」,主因這裡的建築平面圖像個「回」字的正方形,而三合院有圓拱型迴廊,因此就取名為「方圓」。
方圓美術館的主建築中,保留著黃醫師的書房。黃醫師在日本教育下長大,為了學習中文,訂閱國語日報數十年,從 ㄅ、ㄆ、ㄇ、ㄈ…開始學起,也擴展黃醫師的閱讀視野。
愛書的黃醫師將整面牆都做成書櫃,曾藏書三千餘冊,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傳統古書及現代百科全書應有盡有。但現在方圓美術館的書房只收藏著約 500 本黃醫師的藏書,其他的書籍被後人贈與國立台灣文學館及真理大學圖書館。
書房旁的多間房間,美術館規劃成邀集藝術家作展覽的會場。
新年到春節期間,台南畫家蘇明欣受邀在此舉辦 「一種寂靜」個展。藉這 50 多件展出的畫作,他說「透過我的作品,我希望觀眾能夠感受到一種寂靜的美,並在其中找到班雅明所稱的那些靈光瞬間,重新連結自然世界,反思生命的價值和奇妙。」(下 2 圖)
除了畫展以外,美術館的另一場展覽是 《姽嫿~台灣女性茶碗茶席展》 。(下圖)
美術館解釋「姽嫿」這兩個罕見字,取自 《文選/宋玉.神女賦》中的「既姽嫿於幽靜兮,又婆娑乎人間。」
姽嫿,嫺靜美好的樣子。指女子體態嫻靜美好,嫺體行姽姽也。
因此,可知「茶碗茶席展」展出台灣女性藝術家的作品,都是源自她們的巧思、在她們的巧手下無中生有,件件都具嫺靜美好的模樣。
美術館因此還引用詩經 《衛風·碩人 》 的「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形容那些巧手又美麗的女性藝術家。
這座位在「荒鄉僻野」的美術館,除了有精彩的作品展出外,也讓我從活動介紹中看到優雅的古文。這也是我認為,該用力為他們鼓掌的原因之一。
(詩經/白話翻譯:手像新芽般柔嫩,膚如凝脂多白潤,頸似幼蟲般柔膩,齒若瓠子的整齊。額角豐滿眉細長,嫣然一笑動人心,秋波一轉攝人魂。)
姊姊帶我們到方圓美術館前,我原本對這位在窮鄉僻野的美術館沒什麼期望,甚至還想像它只不過是處賣商品的休息站、或只是藝術家的工作室。
但看到他們賦予老建築新生命,踏入館內看到高水準、又精彩的展覽後,不禁為先前的偏見感到慚愧。
美術館除了保留黃醫師收藏的書籍、台灣古文物外,也展出該基金會收藏的台灣早期民生陶瓷,到當代陶藝家創作的各類陶瓷藝品。他們也邀請藝術家在館內作展演、舉辦影展、提供雕塑課程…。
這老建築提供的藝文空間,讓人沈浸在藝術文化活動中;附近沿海也有不少景點參觀、可口的在地美食。若是您到台南,這裡適合作一日遊的行程。
我很喜歡這裡,期待有機會能再重訪。
後記:本文資料來源: 方圓美術館官網。方圓美術館地址:725台南市將軍區西甲里西華1號(將軍郵局旁)。為尊重智慧財產權,美術館請來賓不要拍單件的展出作品。
台南市將軍區,以前是台南縣將軍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