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打算在 2020 年農曆新年,和同學們一同再度前往鹿港老師的老家,卻因疫情而取消。
當 11 月返台前,又邀集數位同學當老師回到她鹿港的老家時,除了實現這 3 年前的計畫外,也可趁機參觀鹿港文物館等古蹟。
在台念大學時,施靜慧博士曾教過我們初㑹與成㑹。因施老師亦師亦友的熱忱教誨,我們畢業後竟然忘了江湖中流傳「一日為師、終生為娘」的武林規矩,將她由良師「升格」為益友,彼此分享生活上的大小事。
我永遠記得在大一時,老師介紹她是鹿港人的那一刻:
施老師在講台上授課,枯燥無趣的原文書讓人昏昏欲睡…
彷彿是在閉眼修心時,在講解編製財務報表的老師,突然嚴肅的說「羅大佑的家,不在鹿港媽祖廟的後面」。頓時,課堂上爆出兩股的笑聲。
猜想發出第二股笑聲的同學們,是被第一股的笑聲吵醒後,問明老師突來的緊急插播,才發出的笑聲。
鹿港街長(鎮長)宿舍牆上的古地圖,可看到以前的港口及之前介紹的日茂行,就在鹿港城中。
從此,我們都記得老師家住在鹿港天后宮附近,也可惜她不是羅大佑的鄰居。老師歡迎大家到鹿港玩,然而拜訪老師位在鹿港的老家,卻要等到畢業多年後的 2017 年二月才成行。
2023/11 再到老師的鹿港老家,除了見到多位同學及老師外,老師高齡 97 的父親施龍雄老先生,也在大廳歡迎我們。
我們都很熟悉施老先生,因幾年前拜訪時得知他「基於熱愛與嚮往國學之美富,追隨粘文意老師修習書法、詩聯等漢學」 十三年。(註)
客廳兩側牆上的楷草篆隸作品,都是老師父親的大作。
2005年,當時年近 80 的老先生還曾和文友們,一同在彰化舉辦書法展,他也將個人作品印刷成〈施龍雄書集〉一冊。(下圖)
時任文建會主委陳其南先生,在序中寫道「施老先生研習甲骨、篆、隸、草、行、楷各體書法達十三年,〈易•乾•象〉所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又熱心公益,九十三年起擔任崇晉書道學會第一任理事長兩年,推廣書法藝術,凡此種種都是「文化公民權」的具體展現。」(註)
施老先生人如其名,耄耋之年依然有龍威雄武之志,除了推廣書法藝術,還時常提筆揮毫。
上圖是精神矍鑠的他,以老師施靜慧博士的名字寫下的「靜生百慧」,提早為明年春節作準備。
老先生活到老、學到老,就像他在自序上寫的「猶感學海無涯,惟勤是岸」。
民國 90 至 94 年間,因筆精墨妙,獲得八次國內書法比賽的金牌、特優等傲人成績;也得到日本書藝院特選、準選多次,就是不斷練習的成就。
中午時,老師說要帶我們去品嘗鹿港好吃的肉燥飯、米粉湯,我還以為是「羅大佑家」附近的小吃店,卻是走到「木生海鮮會館」享用白鯧米粉、牡蠣煎蛋與炒蛤蜊等鹿港新鮮海鮮與在地美味。
老師說,這餐廳的老闆是她哥哥的小學同學。當他剛創業時,就以肉燥飯等小吃出名。
因此,我這個飯桶當然吃到撐腸拄腹,體會母親懷胎時舉步維艱之苦!
非常感謝老師招待的午餐。
感謝老師招待的澎湃午餐: (順時鐘,右上)餐廳新鮮海鮮、應該被我吃半盤的生蚵煎蛋、煎豆腐、白鯧米粉。每道菜都喜歡,最後還打包回去。
午餐後,我們一行慢步到鹿港民俗文物館。
為避免讓老師破費的畫面重演,搶在售票亭買票時,老師笑嘻嘻的拿出她早已購買的門票。
我只能請老師回家後,將今天的費用提列應收帳款,日後再轉為呆帳損失了。
我非常喜歡鹿港民俗文物館,一些熟悉的展出品,讓我倍感親切。我打算日後再上傳文物館照片的發文。
我們除了參觀文物館建築及展出的歷史文物外,大家也在此留下許多開心的畫面。
上面的照片上,施老師坐在鞦韆上,其他女同學坐在椅子上。
當我家人看到這張照片時,認不出那位是施老師。
我總搞笑說:「施老師教我們固定資產的數種折舊方法,歲月卻沒在她臉上留下 “累積折舊”。」該是她多年忘卻提列了吧!
同行的阿欣同學,從大學四年一直保持著全班第一名。每次看到她,我就想起那段趣事:
由於她優秀的成績,總給班上其他眾生帶來非常大的讀書壓力。
有一天,在宿舍準備期末考的我突發奇想:「要是阿欣這次考不好,老師會認為考題太難,而給大家通通加分吧!」因此,我馬上跟室友們討論,如何請阿欣同學在考試時「高抬貴手」,不要寫完考卷。
最後我的結論是,由阿材代表男同學向阿欣說,「女子無才便是德!隨便念一念就好了,不要太用功。」
幸好阿欣沒聽「損友」阿材的話,因此她一畢業就馬上考上會計師與通過高考。我佛慈悲!
離開鹿港民俗文物館後,老師帶我們繞到一旁的丁家大宅。我對這古宅記憶猶新,因上次到此時,對宅中窄小如籠的新娘花轎“充滿興趣”。
心疼新娘這一趟晃下來,就如雙拳擊了太陽穴 - 暈頭轉向。
也幻想著當瘦新娘上花轎時,轎夫不知;若“富泰穩重”的新娘上轎,轎夫不支!
這次我們在鹿港的聚會時間雖然短暫,但當我再看到老師及同學們,昔日的情景彷彿又回到眼前:
老師除了課業教授、在考卷上打分數外,也陪伴我們在學習中得到心智的成長。讓年輕玩心重的我,明白追求未來的成就,就需延遲今日的享受;視自己的學習成就與人格特質,如資產負債表的長期投資,訂立目標並積極落實,以提高自己的人生價值。
跟同學們同窗四年,我也學習他們的品德、探索自己的興趣,而不只是為了成績而唸書。例如,二兄的謙虛節儉、美人瑜的樂觀進取,讓自以為是的我潛移默化。敏雄的寬容正直、阿丹的心靜無爭,是我這個憤青效法的對象。而攝影成我嗜好,以及出國念書改變我一生命運,也都是向同學琢磨學習的結果。
「十年修得同船渡」,相信跟老師、同學們的善緣,該是我無數年修來的福報。
非常感謝陪伴我一同度過大學四年的同學們,也成為生命中的摯友。
這次鹿港短暫的重逢,留下許多開心又難忘的記憶,更期待明年四月春暖花開、與十月滿山秋意時,在 LA 重逢敘舊。
註:資料來源〈施龍雄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