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這隻由藝術家巧手製作的鯊魚,是今(2023)年由 4/1 到 9/30,位在 LA 南邊的南海岸植物園的展覽作品之一。
您猜猜看它是由什麼材料組成的?
植物園這次的展覽名為 “Washed Ashore 沖上海岸”,可猜想這鯊魚是以海浪拍打上岸的廢棄物組合而成。
走近鯊魚時,可清楚的看到組成它的材料 - 寶特瓶、魚網、鞋底、瓶蓋、打火機、塑膠瓶、塑膠玩具…等海洋垃圾。
“沖上海岸:藝術拯救海洋” 是非營利性的環保組織 - 「阿圖拉藝術與教育學會」的旗下單位。
他們以海邊撿拾的垃圾,創作出 80 多件海洋生物或鳥獸,希望藉著在各地的巡迴展,讓人們看到塑膠污染海洋的嚴重性。
這次南海岸植物園展出的 16 件作品,是“沖上海岸” 今年在美國的 4 場展覽之一。
“沖上海岸”的成立,是源自十餘年前的一段因緣:當時「阿圖拉學會」在俄勒岡州班登市的海邊,舉辦了一場藝術家駐留計劃。
結果它成為身為藝術家與教育家的安琪拉·波齊女士,在 2010 年創立“沖上海岸:藝術拯救海洋”的原動力。
她以熱情激發團隊成員與志工,在合作與學習中作藝術創作:
- 多次淨灘活動中,有一萬多人次的義工參與,工時超過 14000 個小時
- 淨灘距離累計 300 多英里(約 480 公里)
- 處理了 60,000 多磅的海洋垃圾
- 撿到的塑膠碎片,95% 用於藝術品的創作
- 共創作了80 多座各種海洋生物與鳥類
他們將這些塑膠垃圾做成的雕像,近年來在與美加各地的 40 多家植物園、動物園與主題樂園等地展出。
如,佛羅里達迪士尼世界的 Epcot、海洋世界、華府 DC 國家動物園、及 Smithsonian 歷史博物館等。
下圖這隻太平洋大章魚,就曾出現在多場的展覽會上。組成它的海洋廢棄物有打火機、瓶蓋、沙灘玩具、塑膠椅…,甚至還有繫狗的狗繩。
真是族繁不及備載,嗚呼哀哉啊。!
波齊女士希望藉著這些獨特的塑像,讓人們清楚地看到塑膠污染海洋的嚴重問題,進而喚起人們保護環境,與愛護珍貴的海洋。
這次有 16 座由海洋垃圾做成的塑像,在 LA 南海岸植物園展出。站在遠處看,它們就是藝術作品;但近觀時,眼前全是廢棄回收物,總讓參觀者感覺不可思議。
難怪周敦頤在一千年前就警告我們:「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例如上圖中那位女士,當她靠近欣賞鸚哥魚的塑像後,對藝術家的巧手創意感到佩服外,也感嘆人類嚴重汙染海洋。(下圖,近觀上面鸚哥魚,有各種塑膠垃圾)
每一塑像除了有名字外,一旁還有「自我介紹」。
下圖是海豹莉迪亞的自我介紹:
“你好!我知道你在想什麼 …你會想「我很可愛,但製成我物品卻不可愛!」我名字叫莉迪亞 Lidia,是因我身體有各種瓶蓋 lid.
我是由浮標、沙灘玩具、鞋子…等海棄物製成的。我們海豹是種充滿好奇心的動物,這也是我脖子纏上魚網的原因了。你可以幫我嗎?”
下圖為藝術家創作的棱皮龜,這巨型的海龜是地球現今最重的爬蟲動物。
他們將它取名為棱皮龜愛德華,一旁的簡介上寫著:
“嗨!很高興認識你,我是愛德華。我是由高爾夫球、玩具、輪胎、拖鞋、瓶蓋和塑膠瓶…製成的。很奇怪吧?
我經常吃下漂浮在海裡的塑膠袋,因為我把它們誤認為水母。哎呀!我許多海龜親友就是因這些海洋塑膠而死亡。…”
因日前看到 「新北 600 人淨灘,清出 666 公斤海廢」這一則新聞,讓我想起之前在植物園看到的海廢藝術品。
藉此文感謝新北市環保局,喚起民眾重視海洋廢棄物外,更感謝 600 多位頂著豔陽清理海洋廢棄物,那些以行動珍愛台灣,而無求回報的國人們。
後記:
- Washed Ashore」,它沒有官方正式的中文名稱,我稱為「沖上海岸」。該組織全名為「Washed Ashore: Art to Save the Sea沖上海岸:藝術拯救海洋」。
- South Coast Botanic Garden; 阿圖拉藝術與教育學會Artula Institute for Arts and Education;俄勒岡州班登 Bandon, OR; 安琪拉·波齊女士 Angela Haseltine Pozzi;太平洋大章魚Giant Pacific Octopus; 棱皮龜愛德華 Edward the Leatherback Turtle;海豹莉迪亞 Lidia the Se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