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 4、5 月,附近公園與人行道上的藍花楹盛開著,平淡的社區因而添上亮麗的色彩。
帶著芋頭•太郎 Taro “宣告地盤”,走過這“花枝招展”的藍花楹樹下時,我們常會放慢腳步,一同沉醉在這片落英繽紛的浪漫色彩中,忘卻都會叢林的枯燥與喧囂。
藍花楹是中、南美洲及加勒比海島嶼的原生植物,亞馬遜印地安人因此流傳個藍花楹的神話:一隻名叫米圖 Mitu 的鳥,帶來一個美麗的姑娘,停落在一棵藍花楹樹上。
姑娘從此和村民一起生活,藉此授與他們知識和道德觀念。她實際的身分是亞馬遜印地安人傳說中,來自月亮的女祭司 priestess of the moon, 就是以智慧而聞名的月亮女神。
當她完成在人間的教化任務後,回到正盛開的藍花楹樹上,從那裡"與世長辭" 飛向天空 ,與她的靈魂伴侶 - 太陽的兒子,在天上重逢。
今日南加州處處可見的藍花楹,是 19 世紀末由園藝家凱特 Kate Sessions 引進,最初種植在聖地牙哥 San Diego.
在二、三月時,樹上似鳳凰木的小葉片全掉落後,留下滿樹光禿禿的枝幹。
再經過數週的休養生息,無數的花苞從枯枝冒出;不久整棵樹就開滿花朵,彷彿掛滿藍紫色的串串鈴鐺。
因藍花楹是由乾枯的枝幹,瞬間化成花開滿樹,因此它象徵著新生與魔力。
它又是亞馬遜印地安神話中女神的化身,因此藍花楹也被視為智慧、財富和好運的代表。
花朵被賦予象徵意義的「花語」,對藍花楹而言,卻有一些不同的花語,如:寧靜、淵博、憂鬱,以及嚇人的 「在絕望中等待愛情」。
不論它的代表意義或花語是什麼,它美麗的花型、顏色、及長達 2 個月的花期,總帶給臨老入花叢的我,心中無限的歡喜。
有人說藍花楹的紫藍色,是介於藍色的寧靜和紅色的激情,是令人充滿幻想的顏色。
或許這也是為何在藍花楹盛開的季節,為何公園裡及街道上,不少人藉著相機或手機,留下這令人滿懷夢想、美麗的一刻。
喜歡美麗的藍花楹,也對 ”在絕望中等待愛情” 心有同感的我,當然也拿起手機為我專屬的麻豆 - 芋頭•太郎 Taro, 留下屬於我們的生活日誌。
後記:因近日十分忙碌,無法及時一一回覆留言,先在此致歉。
延伸閱讀:將藍花楹介紹到南加州的園藝家凱特 藍花楹 jacaran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