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魚鷹 osprey (15).JPG

週末到南加州 LA 海邊濕地賞鳥,因冬候鳥已離去,這大片的水域就只見燕鷗、海鷗、鵜鶘、及非常少數的雁鴨與水鳥。

因鳥況淒涼,正打算離去時,不知何時飛來一隻魚鷹 osprey, 站在遠處的枯枝頂端。

因此,牠就成了我今天鏡頭中的主角,也讓原本失望的我,嘴角也慢慢的上揚。

魚鷹 osprey (18).JPG

魚鷹 osprey (5).JPG

魚鷹顧名思義,就是捕魚為食的老鷹,英文也被稱為 fish hawk (魚鷹)

但在中國,牠常被稱為「鶚」,捕魚的鸕鶿卻被稱為「魚鷹」。

因此,若在 youtube 上搜尋「魚鷹」時,來自中國的影片,會出現鸕鶿這種在河湖常見的鳥類。

魚鷹 osprey (4).JPG

魚鷹 osprey (7).JPG

魚鷹是世界上分布最廣的掠食性鳥類之一。

牠們在春、秋二季過境台灣,少數就留在島上過冬,直到隔年春天才離去。

因此,在台灣一些廣闊的水域,如翡翠水庫、新店直潭、鰲鼓濕地、東港及龍鑾潭、蘭陽溪口等地,可見到牠們的蹤影。引來人們在水邊架著大砲,屏息以待牠們俯衝下水捕魚的瞬間鏡頭。

魚鷹 osprey (13).JPG

魚鷹 osprey (11).JPG

然而台灣《環境資訊中心》批評國內少數的攝影人「無恥」。

因他們在死魚注入空氣後,以線綁住漂浮水面的魚屍。再用相機對焦誘餌,拍下詐騙般的魚鷹捕魚畫面,以求得在網路上得到按讚的虛榮感。

《環境資訊中心》批評他們「誘拍有用卻無恥」,因這誘拍常導致魚鷹身上纏繞魚線,導致牠們受傷。()

魚鷹 osprey (12).JPG

魚鷹 osprey (10).JPG

魚鷹體長約 60 公分,展開雙翅可寬達 180 公分。

不過,如此威儀的猛禽,牠們卻如小鳥般的啾啾叫。想像如大隻佬的“館長”,講話聲卻像志玲姊姊般,是多麼的不協調啊!

康乃爾大學鳥類學實驗室  Cornell Lab of Ornithology eBird 網站,蒐集全世界的鳥類分佈、數量、遷移的數據外,在他們經營的 All About Birds 鳥類網站上,也對魚鷹介紹:

魚鷹 osprey (9).JPG

魚鷹 osprey (8).JPG

1. "Osprey” 魚鷹的英文名,在西元 1460 年左右首次出現。它來自拉丁文 avis prede, 英文就是 "bird of prey 狩獵之鳥"

2. 紀錄中最高齡的魚鷹為 25 歲。生活在美洲的魚鷹,在 15 – 20 年的平均壽命中,牠們每年因季節的遷移,總飛行距離可能超過 16 萬英哩(25.7 萬公里),約可繞地球 6 圈半。

3. 美國科學家曾持續 2-3 年追蹤一隻魚鷹。 2008 年,牠曾由麻州的瑪莎葡萄園,花 13 天飛到南美的法屬蓋亞那,共飛行 4300 多公里。

4. 魚鷹是捕魚高手。研究發現,魚鷹捕魚成功率約 25% - 70%

5. 魚鷹產下的卵不會同時孵化,第一隻與最後一隻孵化出的幼雛,可能相差 5 天。當食物來源豐富時,幼鷹們都可以分享食物;若在食物不足之際,只有長子或長女才有機會存活。

魚鷹 osprey (16).JPG

魚鷹 osprey (22).JPG

當牠從木柱上的展翅飛離後,今天的 LA 濕地行,也因看到魚鷹而滿心歡喜。濕地上舞動大螯,像是在招喚潮水般的招潮蟹,就成我離去前肆意隨拍的對象。

想不到走到停車處前,又和魚鷹再度相逢:牠正站在樹頂枯枝,享用剛捕獲的鮮魚。

興奮地拿出相機才拍下三五張照片後,竟然出現電池耗盡的訊號,只好眼睜睜的看著魚鷹吃著“刺身”。

一想到之前隨意地對招潮蟹猛拍,換來此刻無比的遺憾。真是残念!

參考資料: AllAboutBirds.Org 及「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公民記者瑭芯報導【你來報報】〈「誘拍有用卻可恥」 新店灣潭魚鷹餵食誘拍恐觸法〉

魚鷹 osprey (6).JPG

arrow
arrow

    Harry-Dies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