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chief and Repose/John William Godward
蓋帝博物館是洛杉磯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它和蓋帝研究所 GRI 、蓋帝基金會及信託等機構,都位在蓋帝中心 The Getty Center 園區內。
這裡經營管理的資金來源,都是保羅蓋帝 Paul J. Getty 生前留下的財富。
因石油致富的保羅蓋帝,曾是世界首富。
曾在此介紹過他的故事,如:拒絕付贖金給義大利黑手黨,以救回被綁架的孫子,即使收到他孫子被割下的耳朵。將家裡的電話上鎖,再裝上投幣式電話,不讓客人使用家裡電話。
荷蘭畫家文生·梵谷 Vincent van Gogh 的《鳶尾花 Irises》1990年,蓋帝博物館以 $5400 萬美元購得此畫。
莫內 Monet -晨雪後的麥草堆 wheatstacks, snow effect, moring
看似小氣的他,在 1953 年成立保羅蓋帝信託,決定將身後財產作為公益,而非留給後世子孫。
1976 年蓋帝過世,留下現值約 270 億美元的財物,以及一座仿凱撒岳父豪宅的博物館 - 蓋帝別館 Getty Villa, 展出他收藏的古希臘及古羅馬文物、歐美繪畫、古董傢俱等。
由於蓋帝別館的展地不足,無法大規模展出蓋帝的收藏品。銀彈充足的基金會,在 1990 年計畫以 3 億 5 千萬美元,在 110 英畝大的山丘上,新建佔地 35 英畝包含博物館、藝術研究機構、基金會與信託辦公室的蓋帝中心。
1997年完工時,總經費已暴增到 13 億美元。這金額可蓋出 21 棟台南奇美博物館,或 9 棟臺中國家歌劇院。
莫內 - 晨光中盧昂教堂正門 The Portal of Rouen Cathedral in Morning Light
蓋帝中心園區的新建博物館,包括東、西、南、北 4 棟展館,以繪畫、素描、雕塑、古董傢俱、及攝影作品為主要展品,及特展館與遊客中心等建築。
蓋帝別館則展出地中海沿岸古文明的文物,及作古藝品的研究與保護中心。
這兩座建築外觀截然不同、展出主題相異的博物館,皆免費開放參觀。
我很喜歡參觀博物館,除了目睹藝術家的創作外,也能了解作者創作過程、時代背景,以及他們藉著作品想表達的內容。
每一件藝術品都是一篇精彩的故事,今天我們又來看看幾件文物背後的小故事。
塞尚 - 永恒的女性 The Eternal Feminine
瓷花瓶 Standing Vase (下二圖)
18 世紀末,一歐洲商人買下兩個乾隆時期製作的大瓷花瓶,委託法國工匠在每個花瓶外,以鍍金青銅作 4 個希臘神話中半人半羊薩堤爾 Satyr 的頭,纏繞著葡萄藤及葡萄,再以薩堤爾的羊蹄腳,讓這瓷瓶站了起來。
這兩個獨特的美麗瓷花瓶,不久就成為法國國王在凡爾賽宮的收藏品之一。
但其中的一個怎麼會由皇宮,到保羅蓋帝的手上?另一個呢?
圖中右方是畫家Jean François de Troy 筆下的希臘神話中半人半羊薩堤爾 Satyr (Pan and Syrinx)
1792 -93 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後,偽裝成平民外逃失敗的國王路易十六和皇后瑪莉,被抓回分別被送上斷頭台。
1794 年,國王不在家,凡爾賽宮的收藏品就被清倉大拍賣。
一個花瓶被後來成為英國國王喬治四世 George IV 的攝政王子 Prince Regent 買下,收藏在他倫敦的卡爾頓府 Carlton House.
另一個據研究是被波蘭伊莎貝拉公主 Izabela Lubormirska 買下。她在法國大革命前住在巴黎,與瑪麗皇后友好。公主的後裔 Potocki 伯爵, 1944 年將它從波蘭帶至美國出售; 1953 年,保羅蓋帝再從買家的手上購得。
勞倫斯·阿爾瑪-塔德瑪 "春天 spring "- 古羅馬城之背景及衣著, 配上維多利亞時代英國人的習俗, 產生成的獨特創作 (部分)
向丹麥國王致敬的威尼斯船賽 Regatta on the Grand Canal in Honor of Frederick IV, King of Denmark (上下二圖)
為了向來訪的丹麥國王弗雷德里克四世 Frederick IV 致敬,色彩鮮豔的船隻在威尼斯運河上,列隊舉辦船賽。
下圖中間的船上,身著紅色和金色制服的排僕役前方,是身著紅色服裝的丹麥國王。裝飾著皇家威尼斯標誌的綠色大船,是比賽的終點,那裡懸掛著四色小旗,誰先抓到紅旗,就是獲勝的船隊。感覺有點像龍舟賽。
這是生活在 17世紀末、18世紀初的義大利畫家卡勒瓦 Luca Carlevarijs 的畫作,將 17 世紀威尼斯人們的生活、運河旁擠滿觀眾的盛況,永留世人眼前。
茶具 Still Life: Tea Set (上圖)
1781 - 83 年間,當瑞士畫家利奧塔德 Jean-Étienne Liotard 繪製了這幅 〈茶具〉 時,品茗已是歐洲中、上層階級的時尚。
在他生命的最後二十年裡,可能是年齡、品味及政治理念的改變,導致他從人像畫,變為只畫茶具和咖啡杯組。今日世上只剩五幅他畫的茶具和咖啡杯組。
博物館說明這畫:利奧塔德將精緻價昂的清帝國瓷器、銀製的餐具,與廉價的油漆錫餐盤上作對比,也結合透明、反射和鮮豔圖案的物品,繪出強烈的視覺對比。
以戰神 Mars 棄甲在地, 和如白鴿般溫順的維納斯 Venus 相愛, 作和平的諷諭. 1770, Louis-Jean-Francois Lagrenee
路易十四 Portrait of Louis XIV (上圖)
在蓋帝博物館的南館,有一幅跟懸掛在法國盧浮宮同樣的畫:披長袍、留長髮、一雙修長的秀腿穿著迷你裙及紅色高跟鞋,法國國王路易十四 63 歲的畫像。
蓋帝博物館的這幅畫是膺品嗎?
現在掛在盧浮宮的路易十四畫像,是 1701 年法國宮廷畫家亞森特·里戈 Hyacinthe Rigaud 的原作。
里戈作這畫的目的,不是要表達路易十四的性格、外觀,而是要美化君主制,制定國王肖像的模樣。
畫完它後,里戈和助手們又依照這原畫作,複製多個副本,將國王威儀昭告天下。
穿漂亮衣服的男孩 Nicolas de Largilliere
17 世紀義大利畫家卡勒瓦 Luca Carlevarijs 的另一張威尼斯的畫作 - The Bucintoro Departing from Bacino di San Marco
畫像中的路易十四,穿著禮儀長袍、優雅的姿態卻表情傲慢,宣告他崇高的地位。儘管長袍覆蓋了大部分的畫布,里戈依然詳細呈現服裝的每個細節,甚至小小的鞋扣。
據研究,蓋帝博物館這幅路易十四,原本是掛在羅浮宮對面,在後來動亂時被蓄意焚毀的杜樂麗宮 Palais des Tuileries 中。
幸運的是,國王查理十世早將它贈與媳婦,躲過和杜樂麗宮一同被焚毀的命運,也被王室後人帶到義大利。
1938 年,蓋帝從義大利波旁公主購得此畫。從此,遊客也能在蓋帝博物館 “瞻仰”太陽王路易十四了。
博物館的南館展出許多法國路易十四、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時代的物品,包括傢俱、銀器、陶瓷、紡織品、鐘錶、文藝復興時期到 19 世紀初鍍金青銅器,以及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彩色玻璃。
這館也掛著法國皇室御用廠 Beauvais Manufactory, 在 1697-1705年期間,以羊毛及絲織成名為《中國皇帝的故事》系列大型壁毯(318cm X 424cm),圖案主角是清康熙皇帝。(下二圖)
法王路易十四為打破葡萄牙在遠東的優勢,派遣耶穌會傳教士,到中國面見康熙皇帝,試著和清帝國建立關係。
傳教士將他們在北京的畫作帶回巴黎後,製造廠依原圖製成數件大型壁毯:
其中一掛毯 (上圖中),是康熙穿著龍袍,站在地球儀前,一隻手打著手勢,用另一隻手按著清帝國。
康熙身旁留著鬍子,用分隔器測量地球的人,是德意志耶穌會沙爾馮·貝爾神父。神父後面的人,正試著使用望遠鏡。因神父對天文學的瞭解,在清廷中得到地位,也與康熙皇帝建立了密切的關係。
一對情侶共飲愛之泉,法國畫家 福拉歌那 Jean-Honoré Fragonard, The Fountain of Love
康熙觸摸的這座龍形底座地球儀、望遠鏡等,都是當時歐洲人設計,在清帝國製作,它們現都保存在北京天文台。
路易十四後來將這些壁毯,給他一個兒子 - 圖盧茲伯爵 Louis Alexandre, Count of Toulouse.
之後經過繼承、買賣, 1983 年蓋帝博物館購入。
蓋帝博物館除了收藏從 14 到 19 世紀末的多位名家畫作、素描,如莫內、梵谷、林布蘭·萊因、保羅·塞尚…等人,還有希臘羅馬之古文物、雕刻、攝影、手抄本等藝術壞寶。
雖典藏豐富,蓋帝博物館官網 www.getty.edu 對收藏品有詳細介紹。
以上數則小故事,就是來自官網的解說,也讓我在欣賞展品之際,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遠眺洛杉磯.箭頭是電影 「終極警探 Die Hard 」 第一集拍攝的大樓。左方遠處大樓,是 LA 的 downtown,
這裡除了豐富的典藏外,佈置雕塑品的園區,及由藝術家羅伯特·埃文設計的現代花園,是遊客攝影取景、小憩談天的好地方;而山丘上的蓋帝中心,也是鳥瞰洛杉磯的好地點。
此行雖然只逛南、西二館的一部分,但細細的品味其中展品,竟然用了近 4 小時。在離開蓋帝中心前,餐廳美食為今日博物館之行,增添無限的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