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耶誕新年時節,在社區許多家庭也因此佈置著耶誕裝飾,讓我和芋頭•太郎 Taro 出門走路時,時常的停下腳步,在這些美麗的裝飾前留影。
每年的耶誕節前,我總會在介紹一首耶誕歌曲。今年介紹的是〈裝飾大廳 Deck the Halls〉這首充滿歡樂的耶誕歌曲。
之前我和慈濟師兄姐們到老人院,和長輩們同賀耶誕新年,這首歌也是我們必唱的一首歌,
由於歌詞中有無數的 「啦、啦、啦…」,我總笑說從牙牙學語的嬰幼兒,到百歲人瑞,只要能開口哼唱 「啦、啦、啦…」,就可以一起合唱。
因此鼓勵慈濟師兄姐們,只要大聲唱出 “發-啦-啦-啦”就可以了。
或許您對這首在光緒 3 年(1877年),重新填詞的老歌耳熟能詳。
我很喜歡歌詞的“發-啦-啦-啦”,雖然它佔了一半的歌詞,但它也讓整首歌添加喜悅與活力。因此對作詞者的神來之筆,感到好奇與欽佩。
經 CBC News 加拿大廣播公司新聞部,在 2014/12/20 發表的:“關於〈裝飾大廳〉的真相 - 兩個約翰·帕里斯 John Parrys、一個飲酒遊戲和一位三葉草的少女”(註1) 的報導,才知道這首歌的有趣背景故事。(CBC News 是加拿大廣播公司的一個部門)
這首輕快的耶誕歌曲,原始旋律源自 16 世紀的威爾斯。
在過年夜時,威爾斯人開心的聚會飲酒,也作吟唱比賽,看誰能藉著這古老的曲調,唱出最多的四行詩歌。
當比賽者以這曲調唱出第一句歌詞後,旁觀加油的人們就一同哼唱著 “發-啦-啦-啦/Fa-la-la-la”。比賽者跟著又唱第二句歌詞,旁人們也接著合唱 “發-啦-啦-啦”…
如此一唱一接,看誰能唱出最多的四行詩歌。
在 1740 年,盲人豎琴家約翰·帕里斯將這首旋律作成〈Nos Galan〉(賀年夜/ "New Year Eve")。
到 100 多年後的 19 世紀中,另一位同名同姓的約翰·帕里斯,將它填上威爾斯語和英語的歌詞,曲名改為 “裝飾大廳Deck The Halls”。
威爾斯語的歌詞還寫著可愛的少女吻著三葉草,但英文版歌詞就是有關耶誕節的描述。
儘管英語跟威爾斯語的歌詞有差異,但英語版〈裝飾大廳〉第四節的歌詞中,仍保有一同喝酒同慶、歡喜合唱的威爾斯傳統。
CBC 新聞〈裝飾大廳〉故事後半段,對英文版來源的解釋,和維基百科上的說法有不同解釋。我也不知誰的說法才是正確。
但把它們當成趣聞軼事,節日也多了有趣的話題。不是嗎?
今日在美國傳唱的〈裝飾大廳〉,有數個版本,其中有些差異。
但以 1877 年底發行的賓州校刊 Pennsylvania School Journal,將涉及飲酒的部分歌詞更換後的版本,最為流傳 (註2)。
前兩段的歌詞如下:
“用冬青樹裝飾大廳,發-啦-啦-啦…
這個時節就該歡喜,發-啦-啦-啦…
穿上豔麗佳節服裝,發-啦-啦-啦…
輪唱古老耶誕頌歌,發-啦-啦-啦…
感受炙烈耶誕氣氛,發-啦-啦-啦…
彈奏豎琴加入合唱,發-啦-啦-啦…
跟著我快樂的節奏,發-啦-啦-啦…
同時分享耶誕歡愉,發-啦-啦-啦…(註2)”
我感覺以上歌詞翻譯者,中英文造詣很棒,因為用字流暢又優美,如四行詩歌的朗朗上口。
再回想 CBC 新聞解釋,被谷歌認證是“阿達”的我,腦中竟出現東晉時王羲之,與名流高士等四十餘人在蘭亭集會的畫面。與會者臨流賦詩,再抄錄成集,王羲之為此寫下著名的《蘭亭集序》,作為雅集序文的畫面。
《蘭亭集序》是一篇優美的散文,其筆法豐富多變,行筆飄逸靈動,字形俊逸瀟灑,是王義之傳世行書作品的典範。
而王羲之曾受錄為道士,《蘭亭集序》是王羲之在醉的狀態下寫出來的,他自己也說再也無法寫到如此的成績。這也讓不懂書法的我,總笑說他以行書寫的《蘭亭集序》,是如酒後畫符的作品。
"阿達”的我不禁幻想著:要是當時在蘭亭聚會時,東晉政治家、軍事家謝安吟誦一句,王羲之跟其他 40 餘人也拿著酒杯,跟著 “發-啦-啦-啦”,這畫面就比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更可傳頌千古了!
例如: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發-啦-啦-啦…)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發-啦-啦-啦…)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發-啦-啦-啦…)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發-啦-啦-啦…) …
在 youtube 上有很多〈裝飾大廳Deck The Halls〉的版本,都值得您去聆聽。
下面的連結,是由 Nat King Cole 唱的〈裝飾大廳〉,可感受節日歡愉的氣氛,是我最喜歡的版本。(youtube 播放前,有段小廣告。)
在這佳節前夕,也請您想像自己正是參與威爾斯賀年的群眾,跟著大家一起合唱 “發-啦-啦-啦-啦”。
祝福各位好友
佳節快樂 Happy Holidays
2025 年,發啦!發啦!大發特發啦!
註1:CBC News · Dec 20, 2014 "Deck the Halls Christmas song began as competitive Welsh New Year's Eve drinking song. The truth about Deck the Halls - two John Parrys, a drinking game and a maiden in the clover."
註2: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裝飾大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