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鹿港民俗文物館 (11).JPG

去(2023)年 11 月,與同學們一同到鹿港拜訪老師施靜慧博士。

午餐後,我們途經鹿港民俗文物館時,老師拿出一疊已購置的門票。

原來參觀著名的辜家洋樓,及館內展出的珍貴文物與藝術品,是老師計畫的行程之一。

鹿港民俗文物館 (17).JPG

鹿港民俗文物館 (21).JPG

這是我首次到鹿港民俗文物館。

對喜歡歷史又問題特多的我,沿途當然不停的“拷問”我們的嚮導施老師,因為施老師的老家就在附近。

參觀之後,對文物館三棟老建築,留下深刻美麗的印象;而館中的先民文物與藝術品,更是讓我回味無窮。

鹿港民俗文物館 (5).JPG

鹿港民俗文物館 (25).JPG

鹿港民俗文物館於 1973 11 月開幕,當時是以鹿港辜家捐出的「大和厝」西式洋樓為展館,展出辜振甫先生捐出收藏的文物。

50 年的發展,今日收藏豐富的文物館,包括三棟老建築及庭園: A 館(鹿港辜家洋樓「大和厝」)、B 1919 年建成的鹿港傳統式建築)C (古風樓,建於 18 世紀初的古風樓)

辜家洋樓始建於 1913 年,於 1919 年完工。因屋主辜顯榮經營「大和商行」,因此鹿港人稱這豪宅為「大和厝」。

鹿港民俗文物館 (9).JPG

鹿港民俗文物館 (10).JPG

鹿港民俗文物館 (14).JPG中庭

洋樓正面具英式鐘樓型建築外觀,兩翼有八角形衛塔,入口屋頂為曼薩爾式 Mansard 風格。

來自台南的我,對陌生的它卻有親切的熟悉感,原來這洋樓的設計受到當時台南州廳(今台南國立文學館)的影響。

鹿港民俗文物館 (23).JPG

鹿港民俗文物館 (20).JPG

在豪宅落成後的 1920 30 年代期間,二樓的會議廳是辜顯榮接待日本皇族、官員、貴賓及臺灣士紳名流之處。(上圖,會議廳)

當時廳內的木雕傢俱與藝術品,是當時鹿港匠師之工藝精品。

因老成凋零,今日廳內保留的昔日傢俱及雕刻品,都成絕響的藝術品了。

鹿港民俗文物館 (1).JPG

鹿港民俗文物館 (3).JPG

1930 年代,日本發動 918 滿洲事變,正式開始對外軍事擴張。

在這戰亂的年代中,遠在鹿港的辜家豪宅也「掃著風颱尾」,被日本軍方徵用。二次大戰結束後,這裡又持續空盪荒廢二十餘年。

直到 1970 年代,這被捐贈的豪宅被整修成「鹿港民俗文物館」,藉著展出的書法、傢俱、雕刻、宗教、禮儀、餐飲器皿、服飾、生活用品等,重現一部 19 - 20 世紀初的台灣人民生活史。

鹿港民俗文物館 (15).JPG

50 年的發展,文物館現收藏六千多件文物,雖只展出三千餘件的典藏,也能讓遊人認識先民生活、藝術及人文風采。

例如,踏進洋樓時,右邊是清光緒甲午年進士許肇清的執事牌,標明他的官階品味,可見當時鹿港人才輩出。

可惜許進士生不逢時,同年甲午戰爭導致台灣割讓給日本,不知他後來仕途如何。(下圖之左側下圖)

鹿港民俗文物館 (12).JPG左上:新娘花轎上的雕刻,雕刻是鹿港的特色之一。左下:進士的執事牌

鹿港民俗文物館 (18).JPG

而另一側展示著新娘花轎及媒人婆的轎子。(上方第 2 張照片之左側上圖,是新娘花轎上的雕刻。)

我曾擔心“大姑娘”擠不進這小轎子。

後來才明白當時都是蠅量級十餘歲的小新娘,不會有重量級的姑姑或娘娘,擠入花轎的場面出現。真是白擔心一場!

鹿港民俗文物館 (27).JPG

鹿港民俗文物館 (19).JPG

文物館一樓展出辜振甫收藏的民間古文物,二樓展出辜家昔日家居設備。

除了會議廳外,起居室及臥室等房間也是以原物擺設,重現當年辜家的富裕生活。(上圖,辜家臥室)

鹿港民俗文物館 (13).JPGB館

鹿港民俗文物館 (22).JPGB 館厚生藥局外的走廊,連結 A 館。

鹿港民俗文物館 (24).JPGB館的中藥鋪

A 館相連的 B 館,是一座鹿港傳統建築式樣的百年建築。

這裡陳設一間具有中西藥房的厚生藥局、文物商店,及先民使用的農具等。

中華郵政於民國 905 月發行「臺灣早期生活用具郵票 - 農具」: 風鼓、犁、米籮及蓑衣,在這裡都能見到實品。

這和「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用文字、繪畫、仿製品作介紹,成強烈的對比。(上下圖,文物館 B 館)

鹿港民俗文物館 (7).JPG風鼓與蓑衣

鹿港民俗文物館 (8).JPG點心擔(類似米籮造型)

C 館「古風樓」是建於 18 世紀,閩式建築長廊型老房子。這裡曾是私塾殿堂,肇啟鹿港教育之風。

古風樓面向鹿港繁華的中山路,但遊人無法從中山路進入。

在清朝時,中山路是一條綿延一公里多,在狹窄街道上方加蓋屋頂的不見天街,被日本人稱為「鹿港隧道街」的臺灣奇景。

鹿港民俗文物館 (4).JPGC 館,200 多年前鹿港的居民住家。長條狀屋子中的天井還有個水井。

鹿港民俗文物館 (28).JPGC 館

鹿港民俗文物館 (26).JPGC 館,重修後的18 世紀老宅。左下:書法展覽

古風樓以鹿港傳統的店舖兼住宅樣式重修,於 2007 年開放參觀。

一樓有布置成結婚禮堂的神明廳、洞房、帳房等。二樓有產婦房、書房、和大廳等。

我對神明廳上寫著「? 懷祖國」的匾額深感好奇,因文化不高的我除了不識匾額上的那個中文字外,也好奇當時帶領日軍進台北城的辜家,心懷那個祖國?(下圖)

鹿港民俗文物館 (6).JPG

鹿港民俗文物館 (16).JPG

鹿港自清乾隆 49 年設港以後,經濟發達、人才輩出,除了有「字」、「墨」、「算」三大人文特色外,傳統雕刻工藝與千載清音之譽的南管,也是鹿港的特色。

非常感謝施老師安排的鹿港文物館之旅,讓我欣賞、認識這些傳統文物。

我也期待下次到鹿港時,再到龍山寺欣賞全臺首屈一指的建築藝術作品,及聆聽聚英社演奏南管的悠揚樂聲。

後記:

本文參考資料,鹿港民俗文物館官網 https://www.鹿港民俗文物館.tw/

「字」:文人寫詩、「墨」:書法、繪畫、「算」:記帳、算盤

鹿港民俗文物館 (2).JPG老師 施靜慧博士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鹿港民俗文物館 鹿港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arry-Diesel 的頭像
    Harry-Diesel

    我和柴油的窩

    Harry-Dies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