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10 月初起,帶芋頭•太郎 Taro 在社區閒逛,或是和他的狗朋友們逛大街時,總會放慢腳步,沿途欣賞一些住家庭院的萬聖節佈置。
10/31 是群魔亂舞的萬聖節,也是小朋友們最期待的日子。
這天,他們會費心裝扮,挨家挨戶高喊 “不給糖、就搗蛋 Trick-or-Treat”,期待在歡笑聲中帶回滿滿的糖果。
一些家庭為了慶祝這可盡情搞怪的節日,在庭院中布置南瓜,與各式可愛的充氣玩偶,也代表歡迎鄰居小朋友們,在萬聖節當晚到此討糖吃。
但也有很多不在乎「破格」的家庭,把家變成墓仔埔,在草皮立上一塊塊的墓碑、擺上墓碑、棺木、骷髏等。
除了“警告”讓打算入屋搗蛋、要糖的大小朋友,先三思而後行之外,裝扮的屋主也會裝神弄鬼,將客廳改造成恐怖屋,讓人嚇到魂飛魄散。
例如,下圖的屋主,每年都會將內庭與客廳改造成鬼屋,高唱著「好膽你就來」!
不知這些嚇人的布置,會招引一些阿飄上門作 Long-Stay ? 那麼來年就可以省下布置的時間與銀兩了。
為了將自己的房子改造成鬼屋,屋主用心布置,還安排入屋受驚的動線。有膽你就來!
然而,起源於英國和愛爾蘭的萬聖節,相傳 10 /31 是妖魔出沒日,往生者的靈魂也會在當日離開陰間,回到人間探視親友。
人們在當晚會戴上面具或穿上奇裝異服,也在挖空的蕪菁或甜菜根中,放置燃點的蠟燭製成傑克燈籠 Jack-o'-lantern ,以驅走惡魔與妖怪。
後來,移民到北美的歐洲人,也將萬聖節的傳統帶到新大陸。原生於北美的南瓜,原是用於慶祝豐收,因它更容易被雕刻成傑克燈籠,從此取代蕪菁或甜菜根。
經過數百年後的今日,萬聖節也像許多傳統節日一樣,逐漸失去驅鬼及紀念亡者的原意。
再經商人的煽風點火,鼓吹人們搞鬼裝扮、索討糖果及化妝派對之夜,讓萬聖節變成商家的搖錢樹。
美國全國零售聯合會 National Retail Federation 估計:美國人去 (2022) 年花了 106 億美元在萬聖節的相關活動上,是全美排行第六的節慶花費。
難怪萬聖節前會出現很多快閃商店,只銷售與萬聖節有關的裝扮服飾與布置裝飾,宛如是商家的印鈔機。
這節日雖演變成討糖或嚇人的化妝晚會,但對生活一成不變的現代人而言,這搞怪的一天給人們帶來歡笑,讓生活添加故事與話題,更是小朋友最期待的節日之一。
人們不因失去其傳統意義,而產生排斥的心理。
就像我端午節吃著粽子時,不會含淚想著 「屈原啊!你死得太冤枉了!」
我的六識就只有粽子美味!
今年和 Taro 看到一戶人家的萬聖節布置,讓我對屋主的費心布置,留下深刻的印象:屋主將迪士尼樂園中的鬼屋,搬到他的庭院。(下 2 圖)
雖然屋主沒有足夠的空間,複製迪士尼的鬼屋的大部分場景,但鬼屋中的經典壁畫、雕像,甚至鬼屋外型與門前的馬車等造型,都出現在他小小的庭院中。
此外,他還設計了間鬼影幢幢的小屋,將在萬聖節晚上開放。
“心懷不軌”的屋主,計畫讓人帶著笑容走進,再面如死灰、驚叫的跑出來!
還有一戶人家,將希區考克執導的恐怖電影《驚魂記 Psycho》中的經典一幕,重現在他家大門前:被主角諾曼 Norman Bates 謀殺、製成木乃伊的母親,坐在椅上…
心想: 萬一屋主有天晚上出門,被這恐怖的木乃伊受驚時,不知那裡才能找到妙齡的仙姑或俊帥的道士來收驚呢!
下週萬聖節與亡靈節過後,這嚇人的布置也將消失了。
我想屋主將來只能坐在沒有木乃伊雕像的空椅唱:「忘不了你的倩影,此時此刻浮現腦海,還記得我倆諾言,明年此時再相逢。...」
這屋主是位我認識的女士,就住在教我們書法的蔡老師家隔壁。她將整個屋頂都裝飾著蜘蛛。
雖然大多數的萬聖節裝飾,都是來自商店販售的商品,但經屋主將它們的重新搭配、佈置,就成有趣又恐怖的組合,帶來節日的歡樂。
這也是為何我總會和芋頭•太郎放慢腳步,欣賞這些普遍級或限制級的佈置,讓我們有更輕鬆的步伐在社區閒逛。
祝好友們 萬聖節快樂 Happy Hallow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