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聖地牙哥 (29).JPG聖地牙哥的黃昏: 荷美輪鹿特丹號郵輪,將航經巴拿馬運河到佛羅里達

去年九月由洛杉磯搬回台灣的兩位友人,原定在二月初到 LA 度假。

趁著他們在 LA 的期間,我邀他們和其他三位友人一同作兩趟小旅行:聖地牙哥 San Diego 一日遊、及死亡谷國家公園和拉斯維加斯的四天之旅。

但因新冠病毒在中國肆虐,一人為處理疫情造成突來的狀況,以致他們到 LA 的行程一延再延。

聖地牙哥 (1).JPG安妮峽谷小徑

聖地牙哥 (3).JPG安妮峽谷

上個週日,原是我們第一個行程 聖地牙哥一日遊的日子,不過兩位主角還在台北。

我們這群愛玩的配角們,不因男女主角的缺席,而取消行程。還是照著原定計畫到安妮峽谷 Annie’s Canyon、聖地牙哥大學 USD、及卡布里洛國家紀念地 Cabrillo National Monument 歡度一天。

安妮峽谷是個由流水沖蝕岩壁形成的小峽谷。由於它位在 LA 往聖地牙哥的高速公路旁,峽谷小徑往返只有 2 公里,交通方便又不會耗去很多時間,是下車舒緩筋骨的好去處。

聖地牙哥 (6).JPG安妮峽谷

聖地牙哥 (5).JPG安妮峽谷

聖地牙哥 (4).JPG右:同行的友人

從安妮峽谷步道起點到峽谷入口,只有半英哩。在入口處可選擇困難度高的右側狹窄小徑,或是較容易走的左側階梯步道;這左、右兩步道會沿路爬升,最後在 188 英呎高的休憩處會合。

有體力、能爬上垂直樓梯的人,通常會選擇是「單行道」的右側小徑。

谷中迂迴小徑有時滿布細沙,有時寬度僅容一人,到最後還需爬上近乎垂直的鐵梯,才能到達峽谷頂端。這有挑戰性、又充滿樂趣的步道,常見全家老少同行。

聖地牙哥 (8).JPG

聖地牙哥 (2).JPG

聖地牙哥 (7).JPG爬到頂端,左右兩條小徑的會合點。

離開安妮峽谷後,下一站是到簡稱為 USD 的聖地牙哥大學 University of San Diego

這是創立於 1949 年的私立羅馬天主教大學。

聖地牙哥 (9).JPG豆梨花, USD

聖地牙哥 (10).JPGUSD

位在高崗上的 USD, 可遠眺聖地牙哥的米慎灣  Mission Bay、太平洋。

校園建築是仿 16 世紀西班牙文藝復興時期 Spanish Renaissance 的建築風格。

校園景觀優美,又有南加怡人氣候的加持,因此普林斯頓評論 Princeton Review 每年向 14 萬名學生發出校園環境調查,聖地牙哥大學總是名列最美的校園之一。(2019第三名)

聖地牙哥 (15).JPGUSD

聖地牙哥 (11).JPGUSD 校園

位在校園中心最醒目的建築,是 1959 年完工,有著聖母雕像的藍色圓頂,和紅色瓦頂十字形的伊馬庫拉塔 The Immaculata 教堂。

前方鐘樓頂部的十字架,是教堂及學校建築的最高點,不過這鐘塔並不開放。推開青銅大門,很難不被教堂內的彩色玻璃、馬賽克壁畫吸引。

同行的友人們都未曾到過這所大學,一進校園就可感受到,為何以介紹旅遊為主的「旅行+休閒 Travel+Leisure」雜誌,也評選它為美國最美校園之一的原因。

聖地牙哥 (12).JPG

聖地牙哥 (13).JPG教堂內

我們在陽光下放慢腳步,閒步美麗校園中,直到教堂鐘聲響起時,我們才發覺已是正午。

週末的學校餐廳提供自助式的早午餐,葷素及菜式選擇甚多,竟然還有中式的炒飯、炒麵、水餃、煎餃等,而且味道都非常的道地。

有趣的是,這所以白人為主,少數族裔不多的私立大學,餐廳、活動中心也可見到慶祝農曆新年的裝飾。

聖地牙哥 (14).JPG 以馬賽克拚成的圖案

聖地牙哥 (16).JPG學生餐廳慶祝農曆新年的裝飾

USD 只有 9 英哩的卡布里洛國家紀念地 Cabrillo National Monument, 是紀念 1542 年航海家卡布里洛 Juan Rodríguez Cabrillo 登陸聖地牙哥灣,那是歐洲人第一次踏上加州的土地。

卡布里洛是葡萄牙人,不過他為西班牙帝國探險、發現北美洲西海岸。

聖地牙哥 (27).JPG由燈塔遠眺聖地牙哥

聖地牙哥 (18).JPG

卡布里洛紀念地為國家公園所轄,位在半島最高點的遊客中心,可以俯瞰港灣、海軍機場、太平洋,以及遠眺聖地牙哥市區、跨港大橋等。

在遊客中心內,有幾幅 16 世紀末的地圖、地球儀。有趣的是,我在當時的世界地圖上找不到台灣、紐西蘭、及澳洲。

1543 年時,一葡萄牙船隻在經過臺灣海峽時,船員偶然發現一個青蔥翠綠的海島,喊出「Ilha Formosa 福爾摩沙 / 美麗島」,不過他們沒有登島。

聖地牙哥 (17).JPG1589年的太平洋地圖,沒有台灣、紐、澳

聖地牙哥 (19).JPGPoint Loma Lighthouse 洛馬岬燈塔

聖地牙哥 (20).JPG

1624 年荷蘭人到安平,隔(1625)年築熱蘭遮城,作為統治「福爾摩沙」的城堡,臺灣才逐步出現在世界舞台上。

卡布里洛這裡有座建於 1855 年的洛馬岬燈塔 Point Loma Lighthouse. 當時在晴朗的夜空下,遠在 40 公里海上的船隻,也可見到燈塔煤油燈的亮光。

可惜加州的海邊常有大霧或低雲,這座建在 422 呎山丘上的燈塔,在多雲、起霧的日子,就功力大減,影響海面船隻的航行安全。

聖地牙哥 (21).JPG19世紀燈塔看守人的住處

聖地牙哥 (22).JPG煤油燈的透鏡

聖地牙哥 (23).JPG燈塔內的樓梯

聖地牙哥 (24).JPG下山的道路

1891 年,新的燈塔在半島尾端的海岬上落成,這座矗立在山丘上的老燈塔,就成歷史古蹟。遊客可走入燈塔建築,認識以前燈塔看顧人的起居生活、燈塔結構及透鏡的介紹。

卡布里洛國家紀念地除了山丘上的遊客中心及老燈塔外,海邊的潮澗帶、奇石海岸,都是吸引遊人的去處。只是我們時間不夠,就沒有前去。

聖地牙哥 (26).JPG1891年新蓋的燈塔,目前仍在使用

聖地牙哥 (25).JPG

聖地牙哥 (28).JPG聖地牙哥

結束聖地牙哥一日遊回到 LA 後,我將一些旅遊照片 line 給缺席的友人。

在照片下寫著:「無法與你同行,甚憾。」

希望他們在這週末如期的飛到 LA, 讓南加州的陽光及藍天,化解因疫情新聞帶來的緊繃情緒;

也期待下週拉斯維加斯及死亡谷國家公園之行,能給大家留下許多回憶。

聖地牙哥 (30).JPG箭頭下是尼米茲號航空母艦。在中國向台灣射飛彈時,她就航行在台灣海峽。另一艘是航向巴拿馬運河、佛羅里達的荷美郵輪 鹿特丹號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arry-Diesel 的頭像
    Harry-Diesel

    我和柴油的窩

    Harry-Dies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