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拉斯維加斯兩個半小時的錫安國家公園 Zion National Park, 曾是我們到賭城時的順道遊之地:早上離開拉斯維加斯到錫安公園,在峽谷中走馬看花,黃昏前又趕回賭場吃 “包肥 buffet” 自助餐補充體力。
最初兩次到錫安,就是這樣匆匆一遊。
十月初的日出氣溫,大只有攝氏7度. 母親在 West Temple
但後來只要再到這裡,我都會在附近的旅館住上一、兩晚,拉斯維加斯反而成中途休息站。因為我深深的喜歡這裡。
在 1908 年以前,少有外人知道這片壯麗山谷的存在。
最早以前住在附近的原住民,對錫安峽谷心存警戒,甚至天黑後,不敢留在陰暗的峽谷裡。因為他們相信神祇們住在峽谷中,那是一個神聖的地方。
在 1850 年代,一些摩門教探險者在印地安人的帶領下,走到這峽谷中,就此定居下來。
他們以古希伯來文 Zion /錫安 命名此地,錫安是避難所 sanctuary or refuge 的意思。
而穿越峽谷的河流,取名為維珍河 Virgin River,以紀念耶穌的母親瑪利亞。
這些人定居在這美麗的峽谷中,直到 1908 年聯邦政府到此作土地調查後,這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美景,才出現在外人的眼前。
被美景感動的測量員,請塔夫特 Taft 總統將它設為國家紀念地 National Monument 予以保護。
美國總統有權可以設立國家紀念地,而不需要像國家公園的成立,還需國會投票通過。
缺點是它的經費沒有國家公園的充沛,而且還可能遭受下任總統的修改。例如現任的川普,就將歐巴馬、柯林頓設立的多處國家紀念地縮小,將土地退還給原來的地主們。
1909 年,塔夫特總統將這峽谷設立為 Mukuntuweap 國家紀念地, Mukuntuweap 這是印地安人稱呼該地的名字,意思是 "straight canyon 直形峽谷"。
1918 年,這個名字落落長的國家紀念地,更名為錫安;隔年 (1919年),國會同意將它升格為國家公園,接受更嚴厲的環保法規保護。
今年是錫安國家公園成立一百週年,公園還為此舉辦許多活動,慶祝公園百歲。
2.4億年前的錫安,跟附近的布萊斯峽谷國家公園一樣,都是位在水面下的低地。
雨水、溪河流侵蝕了周圍的山脈,將沙、礫石和泥漿帶入這低地,沉積在水面下。
而風沙年復一年不斷的堆積,沙丘覆蓋著現在猶他大部分的土地。
這些沙丘再被後續的物質層層堆積,硬化成石頭;覆蓋的物質又因侵蝕而流失,這些硬化的沙丘就成為在砂岩上的石化沙丘 petrified dune.
因此,今日我們在公園高聳岩壁上的不同顏色層次,已及山頂上的石化沙丘,都是來自億萬年來積累形成的不同地層。
當地面上的面貌不停改變之際,地球深處也緩慢的推動地表上升,從錫安到洛磯山脈這片地殼,垂直上升到海拔 10,000 英尺,形成今日的科羅拉多高原。
升高的地層提供溪流更強的切割力,從高原上快速沖下的水流,向兩側侵蝕、也向下切割流經的砂岩層,創造出今日錫安公園深且狹窄的峽谷。
錫安公園的亮點是長 24 公里、兩側岩壁高達 800公尺/2640 英尺,由維珍河切穿成的峽谷。
去(2018)年共有 420 萬的遊客,到這裡旅遊,而大部分的遊客,都是擠到這壯麗的錫安峽谷中。
由於解決停車問題及空汙問題,公園在 2000 年以後提供免費巴士,搭載遊客們進到峽谷中。除了可在各景點上下車外,約每 7 分或 15 分(冬季)一班車,方便遊客搭乘,也減少峽谷中擁擠的車流。
這是上圖,但劃出夏日大三角及星座。圖中較亮是銀河,左上角是圖中的「衣架星座」,它們像衣架般的掛在天空,望遠鏡就可以看到
在錫安峽谷最盡頭,就是由維珍河切穿成的一線天 The Narrows.
夏秋兩季時是溯溪的旺季,可見遊客們赤腳走在前往 The Narrows 峽谷的河流上。
峽谷最窄處稱是 “牆之街 Wall Street”, 我們總戲稱為華爾街,那是只有6-9公尺寬 (20’-30’) 的一線天。這裡兩邊崖壁高達300多公尺,陽光難以照射到崖底河道,白天就如晨昏般的陰暗,大部分走到這裡的遊客,就會走回溯溪的出發處。
這次家人九月到洛杉磯,我安排到猶他及亞利桑那州的一些景點走走。
從羚羊谷回 LA 的途中,我們再到錫安公園作浮光掠影一遊,因已經在外旅遊數天,沒體力走上公園登山步道或溯溪,也不想搭巴士到峽谷中。
我們隨意地在穿越公園的 9 號公路上沿途賞景,在夜空仰望銀河及滿天星斗,看晨曦將 2380公尺/7810’ 高的 West Temple 岩壁化成一片金黃輕鬆地度過了一天一夜後,就快馬加鞭前往拉斯維加斯,期待包肥餐 buffet 填飽我的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