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民族大熔爐, 許多來自同源族裔人士常群聚一起, 將其故土之文化、傳統、及其宗教信仰, 在新大陸生根發芽。例如, 曾介紹過的阿米希人及丹麥城。
今天, 我們一同到印度教神廟參觀。「震撼」二字, 是我在參訪後最直接的感受。
神殿入口
古老的印度教, 對其信徒有誠實、仁慈、純潔、忍耐和自我約束等等規定。而數千年來, 印度教產生許多的教派, 各自宣揚其各自不同的知識或是價值觀, 甚至各派別還各自信奉不同的經文。
我對印度教完全不懂, 就無法介紹該建築神廟的教派。但這印度教寺廟 mandir, 內外都是工匠們多年的精心雕刻: 有石象、印度歷史中的重要人物及神祇為裝飾, 時時總吸引許多不同族裔的人士至此參觀。
以砂岩為外牆的神廟
2007 年, 他們先完成 Haveli (遊客中心); 2012 年, 神廟的主建築完工, 成為北美地區第五座傳統的印度教神廟建築。
神廟旁的遊客中心, 在 200 位義工, 在 18個月的費心組裝下, 建成了這座服務中心, 它建築外觀和該教派在多倫多、倫敦、肯亞奈洛比及芝加哥, 所建的 Haveli 相同。
遊客中心
手工柚木雕刻
一扇門
遊客中心以印度傳統手工技術打造, 使用緬甸柚木。工程中沒使用一根鐵釘, 室內外木頭雕花都非常細緻, 最常見的有印度的國鳥 - 孔雀。
他們在此為團體訪客提供解說及導覽、介紹印度教及他們教派的書局及禮品店、一間出售印度純素商品的超商、及一純素的印度式餐廳。
緬甸柚木: 上面是孔雀, 其下一排為馬匹
服務中心
神廟的下層是展示著印度教歷史、文化和智慧的小博物館。參觀者可以了解印度教的來源,信仰和價值觀,以及了解這個古老的宗教, 如何在世界各地發展。
連那扇落地窗櫺, 也是砂岩所製
1F 的外牆: 紅砂岩
神廟的上層是供奉印度教的神祇。而這片全白大理石的神殿, 它的詳和和莊嚴, 令我感到無限的「震撼」。
白色大理石
圓頂上全是神祇
當印度的建築師和工程師選定奇諾崗, 為構建寺廟之地點時, 因附近州立公園那片無垠的綠色山丘之啓發,團隊選擇了印度拉賈斯坦邦Rajasthan 的粉紅色砂岩 pink sandstone,作為神廟外部建材。而神廟內部建材, 全以義大利 Carrera 的白色大理石。因此, 當每位賓客踏入這白色神殿中, 無不為它的壯觀及莊嚴, 而大受感動。
全是白色大理石, 窗櫺亦是
靜思.祈禱
為了確保神廟內石塊顏色的一致性,每塊白色大理石都經仔細選擇。
之後, Carrera 的大理石被運到印度,再由熟練的工匠們, 以手工雕刻大理石板和石塊。
台灣寺廟中的龍柱,用鐵欄杆圍著; 這裡雕刻的白色大理石柱,則用玻璃保護著
台灣寺廟中的龍柱,用鐵欄杆圍著; 這裡雕刻的白色大理石柱,則用玻璃保護著
全是白色大理石
共有 2萬6千多塊的粉紅色砂岩及白色大理石, 先在印度經 5年 1526 位工匠, 在 14處工場作雕刻, 且在每一塊石頭上以數字和字母作標識, 再裝進特製的容器後,抵美國長堤港 Long Beach, 最終被運抵奇諾崗神廟建地。
砂岩
砂岩
這宛如組合超大型的樂高積木, 但又比堆疊同樣的積木困難許多, 因為每個雕刻石塊、石板, 都有固定的位置, 不可以有一個差錯, 如 3D 超複雜的立體拼圖。
在千百個義工的努力下, 終於在3年後, 完成這神廟主體建築: 一座擁有多塔的莊嚴神殿。
5年1500多位工匠的手工結晶
2F是神殿
而南加州的地震頻繁, 為抵禦自然災害,建築師結合古印度工事及現代科技,利用尖端的防震技術保護寺廟建築, 這稱為基礎隔震系統 base isolation systems: 包括鋼板材和粘稠的液體結合,以便發生地震時的側向運動。
神廟也裝了40 座的隔震器,讓神廟上半部與地基分開。工程師和建築師稱它為 "流動的神廟 floating Mandir”。
為保護環境, 讓神廟成為綠建築, 他們在園區的東北角廣設太陽能電池板, 以太陽能發電, 供應園區所需的電力, 以降低碳足跡。
在未來 25 年期間,因利用太陽能電池板發電, 可減少 1,556 噸的二氧化碳氣體排放,這是相當於植樹 62,244 棵。
這全是砂岩
有許多印度教的神像
在這神廟外牆上的許多雕像, 竟有似曾相似之感。
古印度文化, 因佛教的傳播, 經絲路而傳入中國。而眼前來自印度的部份雕像, 宛若不久前在蓋帝博物館中, 看到展出的敦煌莫高窟之畫像及雕像。
工匠精巧的手藝及建築師的設計巧思, 令我深感震撼。讓我訝異的是: 整個紅色砂岩的外牆, 找不到岩石接縫之處, 宛如是從一座紅色山丘, 手工鑿出的巨型神殿; 室內的燈光, 巧妙安排在大理石岩縫中, 而非安置在雕像上, 保持藝術品的完整; 而空調通風口及採光之窗戶,皆以精美石刻板, 巧妙地覆蓋住。
整個園區就是個非常有欣賞價值的超大藝術品。
粉紅砂岩所雕成的屋頂
手工製作
我們努力找, 還是看不到岩石接縫.
目前, 圍繞神廟四週的印度式園林建築尚未完工;在印度的工匠們, 正為四週的亭臺雕刻製作。
但已完工開放的神廟及服務中心, 就令原只知道印度咖哩及芒果優格 lassi 的我, 讚嘆不已。
無法相信, 它由 26000多塊岩石組成
我喜歡這裡。
縱使不從宗教角度去看,走在這裡, 心中的感覺就如園區常見的標語: “A place of love, peace, and harmony” (一個有愛、平靜、及和諧的地方)
一樓是博物館, 2F 是神殿
後記: 新德里的「阿克夏坦神廟」Akshardham, 是全球最大的印度教廟宇之一, 也是這教派的神廟之一。它體現了古代印度建築和傳統,並可讓遊客學習印度教文化和精神。「阿克夏坦」(Akshardham) 的意思是至高神的居所。本文的奇諾岡神廟, 是仿照它所建築的縮小版。
洛杉磯的印度教神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