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中 加拿大野雁
昨天在1 號公路, 由於雲層既低且厚, 無法看到太平洋黃昏美景。不巧的是, 今晨霧濃, 也無法拍攝蒙特利灣的日出。
因緣不足, 大家只好在旅館用完早餐後, 再踏上今日的行程。
角鸕鶿double-crested cormorant ,又名雙冠鸕鶿,是一種北美洲的水禽
蒙特利 Monterey 也有人稱為蒙特瑞, 它是西班牙文「monte」(山)和「rey」(國王)組合成, 指的是蒙特利灣。在西班牙及墨西哥擁有加州時, 加州的首府就在蒙特利。一直到加州脫離墨西哥統治的4年後, 加州首府才搬出蒙特利。
"要我當麻豆?" (海豹 seal)
蒙特利半島面積才 32平方公里, 比澎湖的馬公市還要小。半島上只有三個小城市 - 蒙特利 Monterey, 卡梅爾 Carmel, 及 Pacific Grove, 總人口還不到 5萬人。但這裡高昂的屋價, 令我這個來自南加的升斗小民咋舌。
蒙特利半島開發早, 人文景觀十分豐富, 而這裡風最景優美的自然景觀, 吸引無數畫家、音樂家等藝術工作者到此居住。
國畫大師張大千, 於1969年住在半島南邊的卡梅爾 Carmel, 將他的家命名為「可以居」。1971年,他遷到卡梅爾西側的蒙特利之圓石灘 pebble Beach, 新居叫「環篳庵」, 直到 1978年, 他才搬至台北外雙溪。
張大千住在卡梅爾時的國畫作品, 有人認為大蘇爾 Big Sur 的懸崖、霧、林木、岩石啟發他創作之源
雖然他只在蒙特利半島住了九年, 但這段時間的國畫創作, 是他一生中最鼎盛之時。相信這裡的奇樹、海岸景觀、濛濛雨霧…,帶給他無限的創造力。上面這幅張大千的國畫, 取自加州州大舊金山校區的官網。據解釋, 那是張大千住在卡梅爾時的畫作, 他的創作靈感, 可能源自大蘇爾 Big Sur 懸崖海岸、林木及濛濛的雲霧。
建於 1856年之牧場, 以牧場主人的房子為 logo. 原屋子在下圖
建於 1856年之牧場: 牧場主人的房子, 上圖為今日牧場之 logo
卡梅爾 Carmel 在 1770年時, 是西班牙人定居的五個村落之一。 1852年, 一位擁有 160英畝的牧場主人, 在卡梅爾修道院旁蓋了數棟木屋, 他將牧場上生產的牛奶, 在木屋中製成起司及奶油, 成為發展加州乳酪業之先鋒。
其後, 160多年來, 這廣達 160英畝的牧場換了17個主人, 多位主人也不斷地賣出牧場土地。到了 1986年時, 牧場只剩下 22畝地, 及原牧場主的多棟破損木屋。
牧場之羊
1986年時, 這塊臨海的牧場, 成為卡梅爾少有的空地, 開發商打算將這片牧場, 建成一片豪華公寓。住在卡梅爾的克林‧伊斯威特 Clint Eastwood, 為了保護這具有歷史的牧場, 就買下這整片土地。
上週在格友 wen-wen 的 blog, 學到一些測光秘笈, 牧場中百花盛開, 恰可試試權衡式測光、中央測光、及點測光下, 拍出來有何差別.
伊斯威特是美國著名的演員、電影導演、電影製片、作曲家與政治人物, 因他的姓 Eastwood, 常被暱稱為東木。他常住在卡梅爾, 也曾當過這小城的市長。
伊斯威特雇工重修這些破損不堪的木屋, 在不變更其外貌下, 將它改為可供遊客住宿的旅館。例如上圖, 原來牧場主人的住房, 改成 6間客房, 也保持原有的客廳及 19世紀中建成的外貌。
擠牛奶、放農具、農產收藏的大倉庫(上圖), 改造成服務中心及六間客房。
這獨棟的木屋, 一樓有主臥室, 2樓還有2張 queen size 的床及壁爐、陽台、沙發, 適合全家住宿, 每晚 $220-$300.
生產起司、奶油的工作場所, 成為可欣賞牧場羊群、草地、及海灣的餐廳(上圖); 乾草倉庫變身為有壁爐、及現代化三溫暖的客房。
而牧場中最老舊的工人們的住房 Bunkhouse (上圖), 修建成牧場房價最貴的木屋。這無法分租的工寮, 全棟每晚的房價 $335 (2015年), 享有絕佳的視野, 適合全家一同到此度假。
牧場也貼心地在一樓的每個客房外, 都擺有兩張搖椅, 讓客人可自在的欣享牧場風光。
房價貴嗎? 2015年最便宜的一房, 才 $125/晚, 牧場還大方地附上早餐。訂房情況呢? 可遇不可求!
遠望牧場羊群、卡梅爾灣的師姊. 想像一下: 當這裡蓋滿公寓, 那是什麼景觀?
每當我看著牧場上的羊群、遠處的卡梅爾灣、及海灣另一側的 Point Lobos 州立自然保護區, 心中總會對克林‧伊斯威特產生感激之情。若不是他的無私與大愛, 今日我們所站的地方, 就是一片水泥叢林、及黑漆漆的柏油路面了。
此次與慈濟三合一師兄姊們的旅遊, 我在伊斯威特的 Mission Ranch, 拍了最多的照片。
在這悠閒自在的牧場也隨著放慢腳步, 摸索著格友 Wen-Wen 對各測光模式的差異, 學習以不同的測光、光圈等技巧, 拍攝牧場中盛開的花卉。原本按下快門後就催人快閃的我, 也逐漸了解拍照之樂趣。
後記:
- 下圖取自國家地理旅行者 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er, 介紹大蘇爾 Big Sur 的一張既簡單、但又生動的照片。由於我們到大蘇爾時, 已是黃昏, 而且河水十分冰涼, 沒人願當麻豆去凍一下, 所以我們都只是空拍這河水及椅子。將這空景照片放在上篇文中, 這也是我十多年來, 第一次只拍這河流及椅子的空景。而眼尖的格友 Wen-Wen, 竟能一眼看出 “那水裡的椅子,很夢幻, 很適合拍人像照。” 那裡也常見新人拍婚紗照。
- 格友 Wen-Wen 的部落格: http://windy20131115.pixnet.net/blog 他介紹攝影技巧深入淺出, 簡單易懂, 我從中獲益良多, 在此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