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過年回台南, 在閒暇時, 習慣地到大天后宮、武廟、赤崁樓及孔廟走一走。
我最喜歡的匾額之一「大丈夫」-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謂大丈夫
而讓我最難忘的2件事, 一是高掛在武廟中, 由明末流亡至台的寧靖王朱術桂, 所寫的「古人一人」匾額遺失了。我非常喜歡看匾額, 這「古今一人」多年前還曾在我的鏡頭中, 現在竟然遺失了。那也安捏???
大天后宮的月老祠: 「千里姻緣一線牽, 有情人終成眷屬」。而我更 喜歡武廟月老祠的「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眷屬皆是有情人」
另一件事, 則令我十分慚愧。當我們走入赤崁樓時, 一位熱心的志工花了近一個小時, 邊走邊講與赤崁樓有關的歷史故事。讓曾到赤崁樓無數次的我臉紅不已, 深感該重修台南的歷史了!
乾隆53年, 乾隆御筆之「佑濟昭靈」匾; 「錫福安瀾」為雍正11年雍正所寫, 原匾在福州天后宮, 由福建總督郝玉麟帶這山寨版的來台。台南天后宮另有一雍正御筆之「神昭海表」匾。
在歷史學家口中的赤崁樓, 彷彿變成一幅幅動畫, 在眼前不停著停格、播放著。欣喜走在時光隧道的我, 竟忘了用手上的相機留下記憶, 成為此行一大遺憾。因此, 本文沒有多少赤崁樓的照片, 對歷史有興趣的格友們, 在赤崁樓聽志工暢談這些被遺忘的故事時, 別忘了也拍下些照片。
由乾隆所寫下的五篇詩文, 以滿、漢文鑴石製碑, 為「御贔屭碑」.
360年前, 荷蘭人蓋了三座相連的歐式堡壘, 作為荷蘭統治中心。那三座堡壘的基座是用紅磚, 及以蚵殼灰、糯米汁、及黑糖水伴成的接著劑, 所堆疊而成。經數百年來, 這磐石般厚實的基座, 依然告訴著我們這是「普羅民遮城」。
東北側的稜堡在清代傾毀後, 先民曾在這基座上, 建成中式的五子祠, 但它又毀於颱風, 今日只剩稜堡的部分遺跡。
今人所見的赤崁樓, 為兩棟中式「歇山重簷頂」建築, 它行是蓋在荷蘭人的兩個城堡基座上。一座是光緒年間, 縣太爺沈受謙建成的文昌閣; 另一座及西南側的稜堡基地, 則為光緒元年沈葆楨所開工的海神廟。
赤崁樓之文昌閣, 石馬後方的洞口,就是當年「普羅民遮」城的大門
沈受謙在地震損毀的「普羅民遮城」主堡上, 蓋了文昌閣。同時, 他也在赤崁樓西北側的蓬壺書院,以教化府城學子, 振興台灣文教。
學而優則仕,是封建時代的金科玉律。當時的學子們在科舉制度下苦讀, 以期日後升官發財。沈受謙蓋了這文昌閣, 期望學子們日後為官, 不只內外要清白, 連額頭也要清白。
所以, 赤崁樓文昌閣的外牆及內壁, 全為白色, 以諭為人之內外清白。而沈受謙所書寫的「赤崁樓」, 也是白底的匾額, 以諭人額面也要清白。
(此刻我想到2組來自台南的「愛財集團」: 一位是保釋在外的民主鬥士, 若這大律師到文昌閣前, 他還有點懺悔心的話,恐會尿失禁。另一組則族繁不及備載, 因 1 3 她媽說「不要讓勝文不開心」, 所以我就不告訴您這來自台南的家族是誰了。)
台南孔廟中, 由咸豐、嘉慶、道光三皇帝御筆寫下的匾額(由上而下). 在匾上的中央, 寫著 "口囗御筆之寶」
台南孔廟
文昌閣內供奉著魁星爺, 祂掌理著人間文運祿籍, 所以想金榜題名者, 皆會求這位獨腳站在鰲頭、一手執筆的魁星爺, 讓他能「魁星點斗,獨占鰲頭」。魁星是北斗七星的第一至第四顆星,這四星為魁,其他三星為杓。
孔廟大成殿的「散水螭首」, 作雨水出流之用。到北京故宮時, 也曾看到各宮殿也有此排水之裝置。
赤崁樓對面的武廟, 其西社也供奉著五文昌: 文昌帝君、文衡帝君(關公)孚佑帝君(呂洞賓)、魁星和朱衣五位。這裡香火鼎盛, 內外懸掛著學子們所寫的祈福卡。相對於遊人如織的赤崁樓文昌閣, 卻沒有一點香火及祈福卡, 郤只是靜默的期待後人, 要清清白白的作人!
建於 1665年/明永曆 19年的孔廟, 大成殿前的龍,和赤崁樓的龍相比, 有所差異.
赤崁樓海神廟前的龍. 海神廟建於清光緒年間, 龍頭被摸得發亮.
離開赤崁樓海神廟之前, 為我們解說的歷史學家, 特別為我們解說, 古人如何畫及雕刻龍這種沒人見過的神話動物。
他以海神廟前, 被陸客摸得發亮的龍作解釋。他說, 龍是古人以9 種動物所拼湊成....。
請您試著以台語發音: 「牛嘴、狗鼻、蝦目週; 鹿角、獅鬃、鯰魚秋; 鷹爪、蛇身、魚鱗片。」有趣又生動的解釋!
「牛嘴....」 感謝這位歷史學家, 在農曆新年假期中, 為我們這群歷史不及格的台南人, 上了一堂寶貴的課。 感恩您。
很遺憾, 忘了問這位歷史學者的大名。因他的精彩解釋, 讓我們的赤崁樓之行, 變得更生動有趣, 留下許多掌聲在此, 帶著滿滿的回憶離開。
若您到台南赤崁樓, 別忘了多留一些時間給那些志工, 您府城之行將添加更多色彩。